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物价 调整结构意味着将资源、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淘汰过剩产能后,能源、原材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增加了商品的有效供给,也就壮大了反通胀的物质基础。 姚景源指出,我国在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首先要下气力去解决高能耗、高物耗的产业,其次要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依赖,这样通货膨胀的风险也能降低。 全国政协委员李兰做客人民网时也表示,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结构调整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充满机遇。现在的一些改革措施产生的效益还未传导到企业,企业家对改善外部环境寄予了更多的期待,需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李兰说。 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认为,今年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和防止突破物价上涨的上限,首先要把粮食生产稳住,把农业稳住。 对于我国实施安全、稳定的粮食战略,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体系建设。第二,建立粮食贸易进出口预警机制和走粮食进口多元化之路,还要建立我国粮价与国际粮价联动机制,形成相对合理的动态比价关系。第三,应强化我国粮食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粮食保障机制,提高储备订单粮食收购直补标准。▲ (原标题:衣食住行成本多高?物价温和上涨可期) 责任编辑:王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