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6月17日讯】(中国经济周刊)最近,有学者再次提出所谓“抚养比”问题,称如果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中国的抚养比将从2010年的4.9下降到2050年的1.4,这意味着2010年是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2050年则一个半年轻人就要养一个老人,他们将不堪重负。 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抚养比”问题。但笔者认为,所谓“抚养比”不是问题的关键,把“抚养比”作为延期退休的理由不能成立,延迟退休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我国的养老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所谓“抚养比”是表面现象 无论是10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还是1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都是表面现象,都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证明是否养得起、养得好。这个问题没有实质性意义,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很简单的道理,如同一个家庭,如果10个子女都收入很低,虽人数众多,他们也很难供养父母。相反,如果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是高收入,则其父母就可以被很好地供养。问题的关键是看这个家庭的总收入,而不是这个家庭有几个子女。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30多年前,我国的所谓“抚养比”情况,要比现在低得多,全国在职的要比退休的多得多,退休人员总数也要比现在少得多。差不多就是10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30多年前,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总数大约只有1000万,而现在是8000万左右。30多年前,企业退休人员每月的退休金平均是四五十元,现在每月的养老金平均是两千元。而且现在1亿多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也领到了每月50元~100元的养老金。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抚养情况、生活质量已经今非昔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所谓“抚养比”跟国家能不能养得起退休人员、退休人员能不能领到养老金、领到多少养老金,没有太多关系。 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老龄人口增速 养老问题会越来越乐观 这些年来,我国不是只有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0岁以上老人由数千万增加到目前的2亿,可是,同期财政收入由1100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按照国际标准计算,一切国有机构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缴费、国有企业利润、国有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均为国家财政收入)。按照可比口径计算,3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15%左右,最高年份曾经高达26%。 从现在起,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7%的增长速度计算,每10年就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4亿人,约增加1倍;同期,财政收入预计增长4倍,由26万亿元增加到104万亿元(按照2013年价格计算,下同)。由此可见,20年后,我国的财政实力更加强大,抚养老人的能力更强。养老金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而且越到以后越不是一个问题,国家的负担越轻松。我国养老问题不是越来越严重,而是越来越乐观。 2013年,我国支出养老金、退休金合计约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26万亿元的12%。全国2亿60岁老人(含农村老人,下同),平均每人每年1.5万元,每月1200元。2030年,按照现价计算,如12%的养老金支出比重不变,4亿60岁老人,平均每人每年3万元,每月2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