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掩监管漏洞 福喜集团作为拥有20多年的美国企业,其子公司为何敢如此冒大不韪、堂而皇之地大肆使用“过期肉”? 多位接近上海福喜的物流人士告诉笔者,这个福喜集团调走国外高管,中国高层接手有很大的关系。 一位不愿具名的曾做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相关物流的内部人士向笔者透露,最早麦当劳进入中国时,那时麦当劳和上海福喜的过期产品都遵守过期都扔掉的原则,这个规矩在业内实行了很多年。“在北京,最早过期的肉饼都在北京的旧宫便宜甩卖,而现在已经不再这样销售过期肉饼了。” 至于上海福喜什么时候开始采用“过期肉”做原料,该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这种事情肯定就是国外高管撤离中国之后,由中国内地高管接任以后,在近两年“洋快餐”业绩不景气的时期,为了提升公司业绩,获得暴利而开始的不顾职业道德的行为。 另一位业内人士对笔者分析说,从福喜食品的违规操作手法来看,已经不是单单的个体事件,其违规操作流程熟练,或许这种违规操作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 广州食品商会会长郭益群对笔者说:“过期原料的价格往往要低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出于追求利润而使用过期原料。” 郭益群以麦当劳的麦乐鸡为例,从厂家的生产车间到最终端上餐桌,可分为养殖场、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门店三个环节,其中,上海福喜公司负责的是第二个环节。 上海福喜质量部经理在被约谈时也曾明确表示,对于过期原料的使用,公司多年来的政策一贯如此,且“问题操作”由高层指使,并称至少厂长以上领导的同意才能实施。 “其实,肉类食品厂利用‘过期肉’进行再加工在业内并不稀奇,这早已成为行业内知而不说的秘密了。”一位在肉食品行业浸淫多年的某肉食品企业中层告诉笔者。 另一位在多家肉食企业做过工的李想也向笔者表示,“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很多厂家都是这样做的,我们没有感觉这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啊!” 而作为购买方的麦当劳和百胜餐饮巨头,为何不能及时地检查出来呢? 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对笔者坦言,其实“洋快餐”企业也有严格的检查措施。该人士告诉笔者,按照麦当劳的惯例,每年都会对上海福喜的产品进行检查,而检查的方式多是将样品在零下18°的情况下打包发到香港由第三方鉴定。 “平时在进货时,麦当劳和肯德基也有基本的检查,但如果在库存检查时有所疏忽,到了加工环节就很难发现问题。如果将‘过期肉’用一定的比例掺入新的产品中,必须将原料重新打碎,再经过机器掺匀重新加工,成为新的产品,这在加工环节的检查一般难以检查出来。”上述人士对笔者表示。 “无论怎样,麦当劳等快餐连锁企业在进货渠道上对供应商的监控存在失责。”郭益群告诉笔者,这一事件也折射出国内在冷冻食品监管上的漏洞,各个快餐连锁企业在产品验收和监管环节的把关不够严格,应当加强食品原料的定期抽检和食品回溯机制的建设。 随着福喜“过期肉”事件的发酵,从零售终端到食品产业链再到原材料供应链,牵扯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近日又曝出问题肉从疫区进出,据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在成本的压力下,走私原料长久以来一直是行内的惯例,有的走私原料甚至是正常渠道的原料价格的一半左右。对这类走私肉的监管更是难上加难。 业内人士方昕认为,福喜过期肉事件在国际国内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所暴露的政策、监管、成本及商业道德等问题从未如此沉重。波及面从中国到日本,甚至全球,也从未如此深广。 链接 上海福喜违法使用“过期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政府相关部门也抓紧对上海福喜进行调查。 7月22日,上海福喜使用“过期肉”事件持续发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令,对美国OSI集团旗下所有在华食品生产企业展开彻查。据悉,当晚上海市检察机关也介入了该案调查。 当日,上海福喜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最值得玩味的是,在其声明中还强调,“本次事件是一起个体事件。”作为产业链的下游,麦当劳、肯德基等多家“洋快餐”也纷纷发表声明,称已经停用上海福喜供应的所有产品。 7月23日,笔者从上海市食药监局通报查处的情况了解到,目前“执法人员紧急约谈了福喜公司投资方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明确要求:提供有关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质量控制、销售去向等相关记录,召回福喜公司涉案食品,全面配合调查”。 笔者了解到,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闫祖强等已约谈福喜集团中国区深加工事业部总经理杨立群。杨立群表示,集团初步调查认为企业有严格管理体系,正在寻找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但对此答复,闫祖强当即表示不认可。 据央视23日晚最新消息,上海市食药监局和上海市公安局等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福喜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基本锁定主要涉案食品,分别为6月18日、30日用过期原料加工的麦乐鸡、烟熏风味肉饼及霉变牛肉加工的小牛排。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也称,警方已依法对5名涉案人员采取刑事拘留,目前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已经全面停产,问题食品均已下架封存。▲ (原标题:福喜“过期肉”被传系肯德基作局:阻止麦当劳做加盟)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