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6月9日讯】(解放日报 杨群) “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定应该尽快出台,在平台跑路潮、风险事件频出的情况下,监管不应该成为市场的尾巴。”国务院参事夏斌日前在上海全通金融谷主办的“2015上海国际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发出呼吁,认为监管不应滞后于市场。论坛上,多位业界专家围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建言献策。 夏斌指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是“八个瓶子七个盖”,在总量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一些地方平台和央企优先占用了资金,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既难且贵,“这一现状必须打破,互联网金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很好尝试。”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费方域也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将成为金融的“新常态”。他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核心离不开技术基础。互联网和金融依赖技术进步、相互促进。” 在专家们看来,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质,可以满足小额短期资金需求和供给,弥补现有金融体系制度的不足,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成本,利用大数据管理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技术和金融结合也可以加快货币周转速度,提高效率。 然而,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不少不足。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在论坛上指出,当下很多互联网的基础设置还存在分头建设、低水平重复、资费太高等问题,以征信系统为例,就存在着碎片化、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个人、企业的征信系统。胡汝银建议,随着“互联网+”推进,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应该再以国有企业主导,而是去行政化,引入市场化机构。“PPP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即让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中科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刘世平看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上,企业要靠什么去吸引客户、去管理风险?这自然就会引入到大数据。大数据和互联网基本上是分不开的,通过大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每一个企业、对所要授信的个人进行有效评估,才能做好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征信和评估体系。” 上海市金融办地方金融处处长许耀武认为,基于信息产业革命、“互联网+”和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的背景,应该呼唤体现互联网精神的互联网金融,即用户中心、数据驱动。从客户出发设计产品、提供服务;从数据驱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趋势预测等方面体现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他透露,上海也将在今年三季度成立全市层面的互联网金融协会。▲ (原标题:互联网金融监管不应成“市场尾巴”)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