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来之不易,含金量高 【直报网北京3月4日讯】(人民日报)去年我国经济增速为6.9%,近25年来首次回落到7%以下。经济下行压力有多大?如何看待增速放缓?今年还能保持中高速吗?这些问题自然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习惯于高速增长的人或许会对增速回落感到不适应。但如果看到这个增速的来之不易和实际内涵,就不会对增速放缓大惊小怪了。”河南省科技厅厅长张震宇委员说。 历史地看,增速放缓是客观规律,需保持平常心。代表委员们认为,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做不到、受不了、也没必要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速度换挡,能给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举措,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客观地看,6.9%的增速来之不易,位居世界主要国家前列。“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高基数上,能取得6.9%的增速,已是难能可贵、来之不易。”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委书记李再勇代表算了笔账,中国GDP现在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10年前增长2.5个百分点,一年的经济增量已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经济总量。 全面地看,增速虽然放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且“含金量”更高。“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任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总体稳定,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健康稳定。”张震宇说,新常态下,我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百姓生活水平更加重视,因此“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百姓获得感增强,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没什么大不了”。 中国经济不会“断崖式”下跌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绝不意味着经济倒退,更不会‘断崖式’下跌。”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代表说,去年包括浪潮在内的众多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对传统产业的带动效果也将逐渐显现。“经济社会发展从无坦途,每一个当下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新起点。” 代表委员们认为,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内忧外患”。看国内,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去产能去库存与稳增长、融资难融资贵与财政金融风险上升等两难、多难问题凸显;看海外,世界经济复苏依然步履维艰。困难不容低估,但信心不可动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信心来自于“大国优势”。代表委员们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量大质优的要素资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差距所在,也是潜力所在。“我们具备发展中大国特有的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李再勇说。 底气来自于“改革红利”和“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为像浪潮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营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我们有决心将企业发展得更好、更有活力。” 孙丕恕说。 能力来自于“调控智慧”。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创新宏观调控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较多。“中国没有像一些国家一样盲目搞‘大水漫灌’,我们的政策储备箱里依然有很多工具。中国经济绝不会‘硬着陆’。” 张震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