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有近10家公司公开披露退出民营银行筹建,而对于有心参与筹建,却未成行的企业来说,这个数字或许早已突破三位数。 回归理性 来自民营银行筹建申请辅导咨询机构,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7月份,全国共有12家民营银行核名,其中有7家为二次或二次以上核名(核名有效期为6个月)。1月份至7月份民营银行核名总数达108家。 据了解,民营银行申设包括辅导和正式申设两个环节。除了较为复杂的申请流程,对于参与筹建公司,门槛也并不低。 银监会去年6月份发布《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投资人创办民营银行设立准入条件,其中比较具体的标准有:投资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民营企业,最近3个会计年度需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总资产30%以上,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50%等。 2015年11月底,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陕西民营银行设立工作实施意见》,明文要求: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注册资本应满足20亿元人民币的最低限额。 而在市场传闻中,监管层对于申请企业的要求则更高,条件包括东部发达地区原则上要求主发起人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实际控制人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西部地区可适当放宽。并要求民营银行的发起人不应是矿产业、房地产以及“两高一剩”的限制性行业,比如钢铁、平板玻璃、光伏等行业的企业。发起人为拟设银行注册地所在省(区、市)内纯中资民营企业。 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认为,导致上市公司逃离民营银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门槛设置过高。“一方面,申请的程序、手续都太复杂了,民营企业面临监管给出的高门槛、严格的要求,达不到只能放弃。另一方面,名营企业就算手里有资金,若找不到好的项目,盈利不好,经营不了,还不如早早地放弃。” 监管层对此看法则更趋于谨慎。银监会副主席曹宇不久前表示,有的民营银行股东短期入股后即出售银行股权,有的股东在银行获批后立即转让股权,改变民营企业属性,有的股东面临司法纠纷,存在强制拍卖执行银行股权的隐患。 市场则更加关注民营银行的生存问题。华泰证券指出,国内并不缺银行,缺少的是有鲜明特色的银行。民营银行可借鉴当前传统银行的轻型化、综合化、市场化和数字化的转型策略,找准传统银行业务痛点,由点到面打开业务局面,包括在重塑客户体验、发展金融场景服务等方面拓展客户;同时,区域性民营银行借鉴社区银行、互联网民营银行借鉴直销银行,发展出自身特色业务,再逐步进行跨区域、多产品扩展。▲ (原标题:民营银行光环闪褪“股东闪离” 今年约10家公司退出筹建)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