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扣门”引爆医改“大动作”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都是当前社会难解的一大症结,而新近曝光的药价“回扣门”事件,又使得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变得更加针锋相对。 去年11月,中办、国办正式发文要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随后披露,未来我国医改工作的重心之一,将是实施综合改革,通过各种方式压缩药品价格不合理空间,优化医疗服务价格,把空间腾出来以后,为医务人员提供薪酬调整的空间,“同时也将结合其他多种措施,可以实现民众看病负担不增加,医保基金也能承受”。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就指出,要在2017年基本破除“以药补医”,实现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据此,分析均期待今年的医改将有“大动作”。 不过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兆平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取消药品加成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在经济下行压力未减轻的背景下,部分地区落实政府补偿存在难度,而要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则又陷入了行政调价的怪圈,这不仅将导致医疗用品定价不准,也很难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 “破除以药补医,绝不是简单的取消药品加成”,汪兆平直言,当医生服务价格过低、药品招标采购存短板以及大型公立医院长期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等行业痼疾难破,通过高压手段可以短时间见效,但要想长期切断以药补医的利益链,必须多政策共同推进,互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