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直报网北京2月19日讯】(新京报)“稳金融”是基础,只要金融稳住了,其他“五稳”就可迎刃而解;如果金融稳不住,一旦出现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其他“五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近日,参加“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的各领域专家,围绕“如何实现‘六稳’,保持经济长期向好”主题,针对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发表了富有真知灼见的观点或看法,引起经济界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此次年会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理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相互关系,达到提振市场信心之目的。“六稳”是2018年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不仅是2018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指针,也为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定下了基调。 当前中国要落实“六稳”工作,更好地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持续增长,关键是要抓住“稳金融”这个核心。“稳金融”是基础,只要金融稳住,其他五项工作就可迎刃而解;如果金融稳不住,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其他“五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六稳”囊括中国经济的基本内核或要素,六大经济要素虽然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但始终有主次之分和先后之分。金融是推进各项经济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助燃器”;如果没有金融来推动,其他五个因素就很难发挥正常的作用。因此,“稳金融”绝对是“六稳”的核心。 只有端正金融经营与发展的理念,按照中央政府宏观决策严格认真地优化配置各类金融资源,消除金融唯利是图、脱实向虚、监管套利等不当行为,就能把去产能、去杠杆等工作做到位。去杠杆首先是金融去杠杆。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有可能实现从粗放向集约、从低质量低效率向高质量高效率转型,其他“五稳”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国经济才有可能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金融出问题、金融资源错配导致经济发展难回正轨的深刻教训是有过的。近年来,金融市场乱象引发金融业失序,金融业大量信贷资金脱实向虚或“空转”,清除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的效果大打折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并不明显,实体经济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另外,资本市场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导致上市资源错配,资金无法提供给优质企业,限制了国内各类经济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金融在配置资源中的互补功能也十分明显。不少与会专家指出,不应消灭非正规金融部门。他们认为,影子银行、金融科技虽然造成了一些风险,但实质上是金融市场化的产物,金融科技还提供了新的普惠金融方案,这些功能对解决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确实起到有效的弥补作用。比如,普惠金融手段更能满足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创业者的资金需求,这是正规金融机构所无法做到的。金融在解决全社会金融服务短缺和金融服务有效需求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就业增长、扩大税收的作用不可小觑。 总之,金融稳了,就能端正金融服务方向,确保正确的金融资源配置。在金融资源优化的情况下,国内投资环境可得到极大改善,企业正常生产或转型升级需要的金融支持方可得到满足。企业发展了,“稳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反过来又推动企业发展,吸引民间投资增长,优化中国经济的环境,为吸引外资创造条件。在国内外投资大幅增长的前提下,稳定中国外贸自然不是难事。由此来看,在“稳金融”的驱动下,其他“五稳”就可顺利实现,“稳预期”也就顺理成章了。预期稳了,民心就稳了,社会也就稳定了。 (原标题:落实“六稳”抓核心,“稳金融”首当其冲) 责任编辑:一然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