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7月17日讯】(新文化报 张骁)去年12月末,吉林敦化市工商局接到举报,称渤海街道某社区常有人员聚集。“当时我们怀疑是非法传销。”敦化市工商局稽查大队大队长周存宝说,这伙人戒备心理很强,行踪不定,如果没有熟人引荐,根本没法到他们那儿“听课”。为了调查清楚这伙人是否为非法传销,工商局决定:派出“秘密武器”。 准备 敦化市工商局副局长姜则辛告诉记者,所谓“秘密武器”就是从2011年起开始培训的几名“卧底人员”,专门用来对付类似传销的违法行为。 就像这次群众举报的这群人,虽然很可疑,但从社区监督员口中得知,这伙人戒备心理很强,行踪不定,没有熟人引荐根本进不去。派“卧底”打入内部、探听虚实,是最好的方法。 “接到这个任务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主要是衣着、精神面貌上,得做些改变。”这次派出的工作人员李军(化名)经验丰富,以前也参与过传销“卧底”工作,“外形得像一个幻想一夜暴富的离退休人员。手机不能带,即便带,也绝对不能让电话打进来,免得暴露身份。” 听课 准备妥当后,李军在熟人的引荐下,开始到社区“听课”。 “第一次‘听课’,里面有30多人,大多是中老年人,都听得很认真。”李军说,这伙人警惕性非常高,“地点从社区换到民宅,又换到一处卖保健食品的门市店。内容无非是‘洗脑’,介绍‘上线’如何一夜暴富,产品有什么样的‘神奇功效’。”李军说,自己对这一套非常熟悉,所谓“洗脑”对他根本不起什么作用。 “他们的警惕性非常高,对我防备心理很强。”李军回忆,“讲课”人员说,想要成为“会员”,必须要先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工商人员称之为“入门费”。为了取得信任,李军向局里汇报,由局里出钱,交了“入门费”。 “取证” 初步接触后,李军已经基本确定这是一个传销组织,剩下的事就是努力搜集证据。 除了讲课,他们还会组织大家到长春等地“听先进经验”、春游。为了不被怀疑,但凡有活动,李军一律参加。 “家人见我总出门,后来知道我在传销团伙卧底,极力反对。”李军说,家里的压力还好,最大的压力还是在传销团伙内部,他要装成一个一心想赚钱、对组织死心塌地、对产品深信不疑的退休干部;时时刻刻谨小慎微,避免暴露身份;还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搜集到证据的机会,“有一次因为太紧张,心脏病犯了,还好我及时去厕所吃了药,没被他们察觉到。” 三个多月来,李军表面上成了“积极分子”,暗地里却搜集到了足够的证据。 出击 今年4月末,敦化市工商局迅速出击,在传销团伙“讲课”时闯进“课堂”,直奔现场证据。“通过李军的反馈,这些证据在什么位置,传销组织的骨干分子是谁,我们已经一清二楚。” 这次行动,工商局将参与传销的人一网打尽。“构成犯罪的,我们移交公安机关;其余的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出遣散或处罚处理。”工商局稽查大队大队长周存宝说。 经调查,这个传销团伙的首脑为敦化当地人陈某,去年12月份至今年4月,陈某利用“讲课”等手段笼络了一大批中老年人,进行非法传销活动,牟取暴利。这里面大多数人都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赔得最多的一个人,掏了6万多元钱买产品,一分都没收回来。 目前,工商局已根据相关规定,对陈某罚款10万元。 “隐形卧底” “近年来,非法传销活动越来越隐蔽,我们打击处理起来很难,所以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上一定要有所创新和改变。”敦化市工商局副局长姜则辛告诉记者,2011年起敦化市工商局开始培训“卧底”人员,并且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成功破获两起传销案。 “这几个人是我们精心挑选的,必须符合条件才能入选。”姜则辛说,由于参与传销的人员多为穷困潦倒、幻想一夜暴富的人,因此“卧底”必须其貌不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常外出参与执法的工作人员不行,容易被人认出来。”此外,“卧底”还需要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集中培训,这样才能知道如何搜集证据。 由于卧底人员的身份必须严格保密,他们平时不穿制服,不按时上下班,在局里工作人员的公示栏上也没有他们的名字和照片,他们的身高、体重、姓名、年龄等信息都是保密的,“除了专门负责这类案件的人员和局里领导,其他同事都不知道他们是谁。”▲ (原标题:吉林敦化工商人员“卧底”仨月捣毁传销团伙) 责任编辑:刘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