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2月14日电(分销时代报道)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6日,炎帝在公布获得直销牌照的第一时间,其CEO钟建就对外公布炎帝的四部曲以及双五计划:第一部曲就是获得直销牌照;第二部曲,大家戮力同心,迅速把中国市场做大;第三部曲,资本上市,使炎帝成为上市公司;第四部曲,使炎帝成为全球知名品牌,进入全球五百强企业。 又是一个豪言要上市的直销企业! 成功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无不走向或者正在走向资本运营之路。 似乎大部分产业掌控者都有理由认为:资本运营才是企业运营的最高阶段。中国直销行业,上市的愿景正被勾画的如火如荼: 8月6日,罗麦科技副总经理谷峰在郑州体育馆公开致词并表示,目前罗麦经销商已超万人,仅仅郑州直销市场一年已达2000万业绩,随着公司的统一改制,启动股份制改造分红予经销商,并将在国内正式上市。 8月8日,安然纳米上市启动仪式在山东威海隆重举行。本次签约仪式上,山东安然纳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德和衡律师集团事务所、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称自己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 8月20日,中脉道和系统成立两周年庆典在南京隆重举行,董事长王尤山宣布规划两年的中脉大养生事业已进入实施阶段,将投资50亿,建巴马中脉国际长寿养生都会。此外,最重要的便是公司筹划上市的消息。 年内直销牌照或将发至30张,成为2007年密集发牌之后的一次小井喷,而1200亿规模的直销市场正吸引着外资巨头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大力追捧,投资中国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的原始股东成了很多投资者的选择。 经过几年资本盛宴的耳濡目染,一大批中国直销企业被激发出前所未有的上市雄心。利用资本运营手段使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似乎正在成为中国直销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永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上与不上,这是个问题…… 对于“上市”,工具书给出的解释如此简单:即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这也被称作首次公开募股。这一资本积累的过程英文称为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大力追捧,投资中国企业,让中国企业的原始股东成了很多投资者的选择。很多国际的战略投资者也正试图寻找有潜力的中国本土直销企业进行投资,然后进入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实现资本增值的收益,分享中国直销市场高速发展的收益。 这是一个美丽的资本积累过程。 但是现在,面对资本市场,“上”还是“不上”,正在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统,以土地私有制为主的封建文化的顽固根基,这种自给自足的封建制度已有千年,拥有了土地可以供应家族消费便万事皆足的小农意识,和围绕着以家族业为代表的,以一家一族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形成了一种只有为已谋利才有干劲的思想。 从农村的分田到户,到城市的个体经营,从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到如今的集团化企业,就内部结构来说,一般都是以个人承包或买断形式进行的,有的则是自行创业,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的个体业。 面对竞争的大潮,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行业集团化可以分担企业风险,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连锁,织成一种网络式的分支机构,共同承担行业竞争带来的风险。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有企业都经历着大浪淘沙式的筛选,唯有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才能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下,脱颖而出。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直销企业被打上家族企业的烙印,这与企业的创建和发展紧密相关。现在,对家族式企业又有新的名词共识,其中包括血缘族,同学族,朋友族。很多专家认为:家族式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随着自身规模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日益彰显。 很多人都对中国的家族企业不怎么看好,因为家族企业几乎都是管理混乱、家长制的代名词。但是,中国95%的民营企业却都是家族企业,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仍处在传统家族企业阶段。而且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家族制企业,他们聚敛了80%以上的财富。 上市,即意味着要抛掉家族式管理,向股份制迈进。 家族式管理是在企业内部拥有的权力、地位与老板的信任度、忠诚度息息相关,而不在于职务高低。执行力更不是根据你的职位高低,也不是根据指令、计划正确与否,而是取决于老板和员工相互之间的“面子”。 这是一个艰难的“转身”过程。 在变革家族制管理的实践中,许多企业的创业者,在深感自身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成长的矛盾后“求贤若渴”,通过各种渠道寻求职业经理人引入管理能力,但其结果却往往演化出一部“从一见钟情到互相猜疑最终不欢而散”的三部曲。 从企业文化上看尤为明显。在直销企业里,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亲情文化浓烈。就企业文化来说,这是好的,但这会衍生出一些问题,既然是亲情文化,必然会导致亲疏有别,产生圈子文化,有亲系嫡系的分化。 家族企业认为,直销公司起步门槛低,几乎都没有负债,似乎完全没有理由上市融资,家族制也能够强调文化的传承和经营方向的控制;但上市派也有理由,如新认为上市能够增加透明度,给直销人信心,雅芳认为这是一个现代公司的必然之路……谁是谁非,很难用一种标准来判断。 面对资本市场,怎么“上”,则是一个更为困难的问题。 上市是很多企业的梦想,但是直销企业对于证券市场,却始终有点像猴子捞月,看着挺美,其实虚无。一些直销企业声称要在某一时间内上市,但结果总是不了了之。一来二去,大家于是都明白,所谓上市,无非是一些直销企业炒作的伎俩罢了。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向“上”的路实在过于艰难。 一家公司要上市,就得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卖给愿意买的人,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意,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中国难度最高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在漫长的排队,等待审批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弱势角色,不但要面对无数部门审视的焦虑,还要承担数额不菲的表外成本。当初想为投资者负责的制度设计,对每个上市公司进行严格审核,已经异化成一个制度怪兽,不知是为谁服务。 2004年,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之伟在北京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上透露:隆力奇正在资本市场上积极行动,其时已通过上市辅导期,计划第二年在上海上市,并打算在适当时机收购国际品牌。 无声无息的6年之后,徐之伟向媒体透露,隆力奇依旧在推进上市工作,在一家证券公司的指导下,其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计划两年内在H股上市。 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上与不上,是企业目标的问题,成与不成,就只能是企业耐心的问题。 直销行业的“原罪”使这个行业即使在政策法规已经相对完善的欧美等成熟直销市场仍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这种不可估摸的舆论走向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颇大。上市的资源非常有限,很多更好的企业还在门外排队。 在中国,企业实现上市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上市,即我们前文所述的IPO,另一种叫做买壳上市,英文称其为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简称APO。 由于经营混乱造成的行业声誉问题以及证监会的审慎,可以说,一般直销企业在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市场直接上市很难实现,尤其对于民营的内资直销企业,这就像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IPO竖起此路不通的大牌,按照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哲理,很多中国企业转而寻觅APO的路径。 买壳上市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也是中国直销企业所选择的主要上市方式,其过程就是在资本市场上收购一家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然后剥离其原有资产,注入公司现有资产和主营业务,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媒体报道说中国已有350多家企业利用APO在美国上市,总市值最高时超过500亿美元。但因上市后股票表现惨淡,总市值缩水至200亿美元,大多数企业回报率低,涉嫌财务信息披露不实和审计混乱而被强行退市的企业已涉及多家。“财务报表虚假”已成为美国对赴美借壳上市企业财务审计的借口,中国经济概念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 在中国的直销企业中,少数几家公司走向了资本市场,成了上市公司。也有很多直销企业正规划去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还有一些公司则把上市作为一种有效的“概念”,成为推进市场的噱头,更有些公司干脆就把所谓的“股票”当成产品在市场上大肆销售圈钱。 与中国的直销行业类似,完成了APO上市的中国企业也正面临着商业信誉的尴尬,如何完成信誉救赎,成为摆在大家面前共同的话题和潜在的风险。 资本撮合、模式创新引诱了不少企业家改弦更张。在数字音乐、手机电影、电子商务等新概念包装诱惑下,一批传统企业转型资本市场认可度高的新模式。在新概念里一番烧钱,结果反而失去了在行业里原本不错的地位。 面对这样未知的风险平台,上与不上,似乎真的是个问题。 赢与非赢,这是个谜局…… 2011年9月,曾于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汉语、出生于卢森堡的英国注册会计师胡润,发布了属于自己的第12份中国富豪榜单。胡润百富榜是中国推出的第一份财富排行榜,也是现今国内财经榜单里影响最大的一个榜单。 在这份榜单里,李金元以22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位列第34位。 1917年创立的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在编制各种排行榜方面有86年历史。以“关注实践和实践者”为口号,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福布斯》,制定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每年更新一次中国大陆地区富豪排名。 福布斯2011年中国富豪名单,李金元以12亿美元的身价赫然在列。 虽然李金元在“胡版”和“福版”富豪榜里的位置相差甚大,但是双方都举牌认可了他的富豪身份。 专业人士评论,今年最重要的影响富豪排名的因素是与IPO有关的,中国今年变成全球最大的IPO来源国家,不管是项目还是募集的资金,数量多有大的增长,但李金元明显是个异数,他只和APO有染。 很多业界人士说李金元是个传奇。 从天狮集团到天狮美国生物科技集团就是这个传奇的一部分。 现在,很多立志于上市的咨询人士还是将天狮的借壳上市当做一本教材般宣读—— 李金元的天狮创始于1992年,但10年之后他就迈入了资本运作之列。 2003年,李金元曾在誓师大会上说:“天狮2003年必须完成在美国上市的目标,如运作失败,其运作团队要承担责任。” 为了快速完成上市计划,天狮锁定了登陆美国市场,但没有选择NASDAQ,而是选择了OTCBB。因为OTCBB上可以找到理想的“壳”资源。 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即场外证券交易行情公告榜市场,为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管理的柜台证券交易实时报价服务系统。为不在NYSE、AMEX 和NASDAQ挂牌交易的权益证券、认股权证、基金单位、美国存托凭证(ADRs)以及直接参与项目(DPPs)提供及时报价、成交价和成交量等信息。 与主板市场相比,除了必须向指定机构公布其财务季报或年报外,OTCBB对企业没有任何规模或盈利要求,只要有3名以上做市商愿意做市。由于门槛较低,所以这个市场也吸引着一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待价而沽的壳公司盘踞。 在美国委托律师的协助下,天狮终于选中了一个较好的破产“壳”SGKA,经律师对其进行详细调查后,出具了该“壳”“干净”的评估证明报告。为慎重起见,还让该券商写了担保证明,如果出现问题,券商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考虑到该“壳”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又让该券商老板以个人资产做了未来可能发生债务的担保。为了“共同捆绑”,又对该券商将持有的2~3%份额的股票作了“锁股协定”,即在天狮上主板市场之前,只能出售50%的股票。 进入OTCBB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这对于极富上升潜力的天狮而言,应算捷径,由OTCBB进入主板市场美交所,只需股价在5美金以上和市值超过2亿美金即可,而一些诸如TOYOTA等知名公司都在OTCBB。 2004年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反向收购时,美国OTCBB上市公司SGKA表现如同鸡肋,股价仅3美分。而此时的收购主体天狮生物,总资产不过4亿,净资产不到2个亿。但这二者结合之后,SGKA原业务被天狮生物取代,其股价即迅猛攀升,最高时曾涨到12.5美元,为初始的400多倍。按照天狮生物总股本7200万股,乘以每股市价,其市值达到七八十个亿的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当于上市前的35倍。 从筹措上市到最终在美国市场挂牌交易,天狮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在任何一个市场,这样的上市速度,都是罕见的。 但是令人惊诧的还有一个现实,这家在美国注册,主生产地在天津、市场为中国以及海外华人社区的保健品公司,与天狮国际使用同样的品牌,高管也几乎一样,地址一样。但是官方网站介绍,相互没有任何提及。 很明显,李金元要将天狮与上市割裂以对。 在2011年新年致辞中,李金元深情地向天狮人宣布道:“今天,我很高兴地和所有天狮人分享一个好消息,我们拿到了合法直销牌照。”这是天狮十几年努力和期盼的结果。 在拿到直销牌照的这一年前后,李金元对美国OTCBB的天狮进行了一系列动作: 截止2011年10月26日,李宝兰正式进入天狮生物董事会整整一年时间,比起她拿到的4万美元薪酬,49%的控股权也使她的身价暴涨过亿。 她是天狮生物董事会主席、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代理首席财务官的李金元之女。 在和女儿完全把持天狮生物之后,2011年6月,天狮生物向SEC提交SC 13D/A文件,披露有关私有化方案细节。Tiens Biotech Group, Inc(Ne w Tiens)将以每股1.72美元的价格收购TBG(天狮生物)所有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总交易价值602万美元。截止2011年6月24日,TBG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总计3,503,586股。 李金元表示,完全私有化后将为天狮省去作为上市公司一年大约需支付100万美元的高额维护费用。 天狮的资本市场之路,在8年之后以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再次回归到家族式企业的行列。 很明显,赢与非赢的谜局,不是仅仅有上市与否一个答案,也不仅仅是在天狮身上显露其重要与否。 没有人会质疑雅芳之于中国直销行业的地位和意义。但是在2011年,身为上市企业的雅芳在中国并不好过。 借助资本市场助推企业腾飞是每一位企业家的梦想,然而任何企业一旦选择上市,必将成为公众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透明,是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最基本的刚性要求。这种披露,不在乎成败,难思量输赢。于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雅芳在东方大陆的飘摇: 在7月,这家全球直销巨头发布2011年二季度财报,当季营收28.6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2.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虽然整体市场表现尚可,但在华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大幅下降28%,按不变汇率计下降31%。亚太地区活跃销售人员数量下降14%、销量下降10%。 但上市不仅仅意味着只是非赢或平稳的消息。 同期公布财报的优莎娜二季度全球销售额增长29%,其中亚太区销售额8870万美元,同比增幅达38.7%,活跃员工数量也增加了20.9%,增长主要就来自香港地区、韩国、菲律宾及中国葆婴的强劲表现。此前康宝莱一季度财报也显示,销量增长21.5%,净销售额达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不到一年时间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成为其史上销售额季度之最,其中中国区销量上涨了28.1%,超出全球平均增速。而安利日前也宣布,其6月月销售额51年来首次突破10亿美元,也是缘自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市场的增长,尤其是销售额最大、占其体量超1/3的中国市场。 克缇2008年6月获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获得从事直销活动的资格,成为中国目前28家获牌直销企业中唯一的台资企业。“在没有拿到直销牌照前,我们考虑上市能够把这个市场做大。如果要把市场放大的话,必须借助上市取得一定的资金才比较容易。”克缇董事陈东平坦诚表示。 克缇原本计划2008年上市,但所有资料在港交所搁置至今。陈东平表示,直销牌照的获得让克缇已经不急着上市,“目前还在等待一个好时机,价钱好一点再上。” 在利益的赢与输面前,上市更像个谜局,让更多冷静的企业家取舍难定。 人与人才,这是个前提…… 自从信息产业兴起以来,尤其是网络股泡沫产生以来,“CEO”在中国骤然成为一个流行词汇。总经理和总裁们纷纷改称CEO,这个缩写词比它的中译版“首席执行官”更简洁,在中国人心目中更有神圣感,于是便出现了今天CEO满天飞的局面。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骄傲的在名片上印着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尔这样年营业额上百亿的大企业总裁也要求别人称他CEO,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个英文缩写词的实质内涵。 董事长,总裁,CEO,这三个公司领导者的称谓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包涵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其说是权力的基础,还不如说是义务的基础。 在刚刚降温稍显凉意的这个秋天,雅芳发布消息说Kimberly A. Ross将出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今年二月,雅芳调离公司首席财务官查尔斯去接管南美等业务成熟市场,此后雅芳一直苦苦寻找新的继任者,Kimberly A. Ross 的加盟让雅芳高层松了一口气:“很高兴吸引了一位有经验的人士,她有深厚的金融领域经验,她的能力非凡,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相信将为雅芳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 据悉,Kimberly A. Ross 自2007年至今一直担任皇家阿霍德国际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一职,并是董事会成员之一。皇家阿霍德国际集团(Ahold)是一个国际集团,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9000家零售店,有着100多年历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全球大企业或者国内小公司的执掌者都明白的一个浅显道理。 在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日益接轨的今天,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在海外上市其实非常普通,但对于中国直销业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意味。在以前就出现过许多直销企业借海外上市概念大玩炒作原始股的把戏,让众多直销人员沦为难民。 宁波三生董事长黄金宝曾发表言论,称自己绝不会成为资本家。他坦陈自己更多的还是习惯做实业,三生也只做实业,资本运营只不过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的途径,是企业与营销伙伴分享成功的一种方式,绝非企业经营的目的。他认为:“金融资本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是产业资本,我们绝不会混淆”。 在中国,掌控产业资本的人才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能够掌控金融资本且游刃有余的人才却只能用奇缺来形容。 即便如国家总理温家宝都在全球经济峰会上发言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经济体,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金融人才还比较缺乏。 这是实情。 众所周知,直销企业的管理专家几乎都在这个行业内持续流动。 隆力奇董事长徐之伟承认:我们的人才已经有了三个方面的架构:第一个方面是来源于世界上的人才,来源于宝洁的,来源于欧莱雅的,来源于雅诗兰黛的,来源于安利,来源于很多国际大企业的副总监跟总监级的人才帮助我们在世界各地发展业务。 1987年,制药工程师出身的怀汉新凭着自己研发的“生物健”项目和5万元的微薄资金开始了“太阳神”的光芒之旅,当时肯定无人能想到“太阳”就会在东莞黄江镇这一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偏僻之地冉冉升起。 从1988年8月“太阳神”正式宣布全面启用整套CIS设计用于营销推广,其后就迅速崛起,红遍大江南北,名震白山黑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比预期整整高出10倍以上,到1990年“太阳神”的销售额达到2.4亿元的高位,到1992年“太阳神”成为资产总值高达7亿元的企业集团。自此无人能否认“太阳神”在中国保健饮料行业的“江湖老大”地位,其市场份额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63%,这绝对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 1995年,怀汉新成功地将太阳神作为内地第一家民营企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当时目标和今日励志要上市的公司愿望相同,就是要完成融资目标,在资本市场解决今后公司扩张可能面临的资金瓶颈。 但是太阳神上市不仅没有成为公司一大资源,反而成为一大包袱。1995年12月太阳神香港上市当天就下跌22%,跌破1.5港元的发行价,直到太阳神转让停牌前跌到0.2 港元,最低曾经一度到过9分港元,沦为垃圾股的行列。 2002年,有着14年历史的太阳神终于换了东家——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的远见海洋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怀汉新个人持有的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50.91%股权后,这家注册资金仅有1美元的公司事实上已经完全左右了太阳神未来的命运。 怀汉新事后反思,让年轻干部承担他们不能承担的责任,这是最大的失误:“由于快速扩张的需要,一批年轻的管理人员被快速地推向未曾从事过的管理岗位”。 对于想做大做强的企业,上市无疑是一剂“补药”,然而“是药三分毒”,企业要上市,管理必须先上市!“管理上市”是企业以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规范自身的各项经营活动,以上市所必须的社会化、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契机,实现管理规范化,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以人才为前提。 事实证明,一个稳健经营的优质上市公司,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也是一个人才一个人才拼出来的。 从前,有两个朋友结伴沿着百老汇街赶往证券交易所,在快要到华尔街的地方,其中一个问另一位:“老兄,你对市场有什么看法?” 那位耸耸肩,用手指着特里尼提教堂墓地,说道:“这令我想起那里。” 这位很疑惑,说道:“难道你是说市场如此安静?” “哦,不是,我的意思是,市场就像墓地,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却终究要进来”。 事实上,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资金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通过适当的资本运营手段,募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充裕资金,这应该是很多直销企业和准直销企业老板们的梦想。 但对于中国的直销企业,上市就像一道作文题,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缺一不可。 独家评论 胡远江 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直企上市的“三假”与“三真” 近几年来,上市已成为中国直销行业一个焦点话题,行业中的诸多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不管有无牌照,无论是在欢呼胜利还是在遭遇痛苦,都在争相谋求上市之路。“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上市回”,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中国直销行业而言,到底是“马太福音”,还是“潘多拉的魔盒”?站在行业资深研究者的角度,我们又如何理性看待和评估这股蔓延在整个行业并让中国直销人舞步狂乱的上市热潮呢? 我个人总体看法是:这是一种行业的进化,无可厚非,可以给予充分肯定。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直销行业对于资本经营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直销企业对于经营目标更高一层的追求。基于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做专业研究和媒体界的人员,应该给予行业和企业冷静的分析、善意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使这种现象洗去铅华、名副其实;使整个行业涤荡浮躁、宁静致远。正是从这种愿望出发,我在本文中想专门谈谈直销企业上市的“三假”与“三真”问题。 “三假” 第一“假”,笔者指的是直销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把上市当口号,而后招摇过市,哗众取宠。众所周知,上市对于一个直销企业而言,它是很容易让直销商群体激动的引擎,历史经验也证明,抛出上市概念和口号,也确实能推动一个直销企业在短时期内野蛮生长。但是,我们也清楚知道,任何时候企业上市都不是一厢情愿的,它得凭实力说话。否则,你就是把上市口号喊得震天响,持续个三年五载,企业上市还是原地不动。而一旦这种状况出现了,企业发展轻则疲软,重则覆亡。因为它年复一年透支企业信用,最终掏空企业发展利基。这便是第一“假”。 第二“假”,笔者指的是直销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把证券交易所敲钟当作上市最后目标,而后功成名就,肆意狂欢。顾名思义,上证券交易所敲钟,它意味着企业追求的上市修成了正果,代表阶段性成就,当然值得庆贺。但是,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的是,这钟声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开始,因为企业上市的价值大小并不凝固在这钟声上,而是在未来波澜起伏的股海中。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企业业绩增长越快、比率越高、时间越长、企业的上市价值就越好,否则垃圾股、跌破发行价、停止交易等也会是上市企业不可回避的厄运。正因为如此,上市永远是一场马拉松,对于把所有投机的砝码放在敲钟一刻的企业而言,最后一定会期望越高、摔得越重。因为,规则就是如此,敲钟上市,最容易成为虚象。这便是第二“假”。 第三“假”,笔者指的是直销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把上市利好当成圈钱工具,由此而饮鸠止渴,自欺欺人。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有几种表现:第一种是没有挂牌敲钟,甚至离得很远,企业为了提振业绩,故意高频释放利好消息,并乘此以“原始股及其升值”为饵集资圈钱;第二种就是即将挂牌敲钟,企业高调宣传,配合路演而如法炮制进行圈钱;第三种是已经上市,企业运用促销手段私下交易原始股票,进而圈钱。所有这三种情况都是虚幻一片,其量也只是泡沫而已,企业最后往往会被拖入失信、欺骗、违法、犯罪的泥淖之中。这便是第三“假”。 “三真” 第一“真”,笔者指的是直销企业在上市过程中,追求真诚上市,科学上市,而不是简单地把上市当作口号、当作课堂作秀的真实谎言。众所周知,企业上市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它必须拥有良好的企业架构、持续增长的企业利润、货真价实的企业规模、合法的商业模型等,这些都是基本门槛;此外,企业上市还必须设计和规划清晰的上市路径和未来企业市值实现良性增长的轨道规划等,这些都是上市的前期准备;与此同时,企业上市还必须组织专业的班子和机构严肃工作,经过专业的上市辅导才能得以完成。由此可见,企业上市的每一步工作都清晰可辨,纲张目举,它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规划、业绩、法律文件和扎实工作等实现的,绝不是口号、作秀和舌灿莲花就是可以完成的。故此,笔者把旨在做强、做大基础上的务实上市称为直企上市第一“真”。 第二“真”,笔者指的是直销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不是把证券交易所敲钟作为上市的终结,而是把它作为新起点,追求敲钟以后的企业持续赢利能力。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上市企业而言,企业价值的大小和升降,直接取决于股民和各种投资机构对于企业未来的信心。信心大,则他们敢于投资;反之,则他们不敢。当大家对于企业未来的信心都锐减或彻底冷落的时候,企业的上市价值就会被大大蒸发。而这一切的根本则完全取决于企业挂牌上市以后的持续赢利能力。所以,一个真正追求上市价值的企业,它一定把握关键,决胜于企业上市敲钟以后的发展进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分享资本市场带给它的丰沛资源,企业的合作者和相关利益者也才能真正分享到上市带给他们的增值财富、快乐和成功。故此,笔者把这种追求上市后的企业持续赢利能力的做法称为直企上市第二“真”。 第三“真”,笔者指的是直销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把上市当作一个融资、放大企业现有价值、让股东们进行利益套现的一个窗口,而是追求上市以后企业管理品质的全面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实现全面升级,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企业上市的人都知道,在一个企业上市的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虽然企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跻身于上市行列,从外表上企业带了一层耀眼光环,究其实质则是“新瓶装旧酒”,这样的企业即便上市了,好景也会不长。因为,一个企业上市,并非只是简单加了一个代码,穿了一身马甲,换了一个身份,而是要进行一次从外到内的凤凰涅磐:企业法人治理机构要清晰,现代企业机制要全面建立,能持续竞争和发展的商业模式要完善强化,企业的经营流程和管理流程需要科学再造,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全面升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只有这样,企业上市的内涵才能真正名实相符,企业才能真正给自己和所有合作者以及相关利益者带来永不衰竭的财富源泉,并达成基业长青。故此,笔者把这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称为直企上市第三“真”。 上市有“真”“假”,敲钟有“虚”“实”,对于中国直销行业的热闹上市景象而言,恐怕很少有人在思考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了,但作为一个行业的深度研究者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个课题看似荒谬,实则意韵深长。笔者在此专门撰文,一则提醒中国直销企业,二则警示中国直销行业,三则点醒中国广大直销商朋友,上市看上去很美,但却有神马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