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7日电(本站记者报道)记者从保罗官方网站获悉,2012年11月4日至15日,保罗生物总裁武庆先生跟随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副局长苏荣辉带领的欧洲工业生物技术考察团,一同赴欧考察欧洲工业生物技术及产业状况,通过对荷兰帝斯曼集团、代尔夫特工业大学以及Applikon生物技术公司,比利时联邦科技政策办公室BELSPO(Belgian Federal Science Policy Office)、世界微生物菌种保藏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Culture Collections,WFCC)及比利时传统发酵公司,德国汉堡工业大学、马普化学能源转化研究所和德国工业生物技术集群(CLIB2021)的考察访问,对保罗生物乃至全中国的工业生物技术发展之路给予了新的启示。 联合发展形成合力 欧洲通过联合发展计划,解决了欧洲国家普遍规模较小的因素,将人、财、物聚集起来,形成合力,集中欧洲国家智慧,攻克技术难点,加速生物技术的发展。欧洲各国政府在整合研究资源、组织大型研究工程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大科学工程的实施对欧盟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到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联合发展形成合力的特点,在荷兰代尔夫特及周边地区表现得尤其突出。代尔夫特地区聚集了荷兰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最强的研发和产业化力量。DSM公司、Applikon公司、代尔夫特工业大学、Kluyver工业发酵基因组学研究中心、BE-Basic研究计划,这些实体机构或非实体机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交叉与合作,同时又有着清晰的知识产权界限。这样一个聚集研发智慧和产业经验的创新价值链的形成,是推动代尔夫特成为国际工业生物技术领域重要和知名的创新园区的重要动力源泉。 中国科学院指出,我国同样面临着研究机构和人员分割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由政府出面组织大科学工程,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全国的研究力量,完成单个研究机构无法完成的工程项目。同时,通过组织大科学工程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和战略产业中取得突破,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联合发展方面,保罗生物从多年前就与北京工商大学国家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合作,与中科院强强联手成立了微生物酵素联合实验室。现如今,保罗生物更与各科学院所紧密合作,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为科研成果提供‘中试及转化’平台,成为众多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保罗生物总裁武庆先生也曾在记者采访中表示,保罗生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充分依托科研院所知识密集的优势,做好现代服务业的孵化器角色,使保罗生物真正作为一种载体去承担起一些技术引进、技术集成以及技术扩散的使命。 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在欧盟的多项联合科学计划和大科学设施的建设中,企业都作为建设的主体,甚至直接承担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方式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使科学研究直接面对市场;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资金投入,不但基础建设不全是由官方来投资,更重要的是系统建成后,长期需要支付的运营费也不需要官方再投入。 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在973等国家专项计划中明确要求企业的参与。但是由于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实力不强,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大部分企业仍然只具有生产者的身份,缺乏创造研发能力。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创新对企业的重要价值,但由于人才不足,设备平台欠缺,无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因此,在目前阶段,通过联合研发,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实现研究单位与企业的资源、人才、设备共享,帮助企业逐步实现创新能力建设,是最终实现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目标的必经阶段。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保罗生物成立多年来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凭借的是突出的创新实力。在菌种筛选方面保罗生物与中国6家国家级权威科研院所进行着深层合作,而保罗生物还拥有先进的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改良、中下游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及功能微生物分子育种,并拥有自己的功能菌种资源库。在未来,保罗生物会继续做好科技集成工作,致力于推广世界一流的家用益生菌菌种和微生物酵素系列产品以及农业、畜牧业益生菌菌种,构建中国最大的食用菌产业中下游市场;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高效环保型生态农业,打造国家食品安全、生物产业示范工程。 设立专设机构,促进研产学的转化 此次访问,考察团发现,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的转化为工业生产,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为了促进实验室的成果的进一步孵化,欧洲很多国家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或计划,行使技术转移和中试孵化的任务,如荷兰BPF公司(Bioprocess Pilot Facility),德国CLIB2021,以及荷兰BE-Basic计划。通过政府和公司的支持,这些机构具备基本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同时拥有非常广泛的政府、研究单位、公司组成的联盟网络,通过自身收购专利技术进行孵化,或协助客户公司与研究人员进行技术对接,起到了科学研究与产业的联络纽带作用。这些专设机构为所在国家区域和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成果转移转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保罗生物在这一领域可谓走在前列,成立院士工作站的目的就是在未来将更加密切地与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做好科技集成工作,致力于推广世界一流的家用益生菌菌种和微生物酵素系列产品以及农业、畜牧业益生菌菌种,构建中国最大的食用菌产业中下游市场;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高效环保型生态农业,打造国家食品安全、生物产业示范工程。 武庆先生在《益生菌制剂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一文中也明确指出,科学院所的研发成果存在转化难的问题,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仅为企业工业化生产所用,更是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提供可依托的一个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该创新平台的建设避免了中小企业因生产研发投资过大而造成的成本过高,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高技术转化的效益,同时,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在创新平台成功转化后,可大大加快工业化进程。该文目前被收录在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12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报告》中。 创新产业模式,促进企业发展 DSM公司最早的业务是采矿(Dutch State Mining)。在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DSM公司主要通过并购的手段和策略,逐步进入化工、医药、材料、食品和营养品领域,涉足领域和影响不断扩大。回顾DSM公司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除了采用并购手段进入新的领域,重视研发创新,是DSM公司获得不断发展的另一重要策略。DSM公司的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近10%,在全球各地都设置了相应的研发中心,其高级科学家研究水平不逊于大学和科研机构。高水平的集成创新模式,使DSM公司能够在进入新的领域后,迅速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DSM公司十分善于将传统发酵产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经验,转向支撑新生物技术产品的创新。例如,DSM公司具有很强的酵母研发力量,他们开发的新一代纤维素乙醇生产菌及丁二酸生产菌,正在成为该领域的强势竞争力量。 DSM公司是典型的创新驱动企业,其不断转型发展并取得成功的经验,深刻揭示出,企业只有依靠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今天,DSM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具有重要学习意义。 历经九年的发展,保罗生物的经营业务已经形成了全球营销中心、加盟连锁事业中心、投资管理中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并且保罗生物已经成为国家发改委认定的益生菌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产业化基地,形成明显的品牌优势,在微生物行业具有很高的认知度,具备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欧洲工业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的考察,充分证明了保罗生物迈向成功的必然性,并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保罗生物将继续并持续全面贯彻十八大“科技创新”的精神,结合欧洲各国在工业生物发展上给予我们的启示,不断推陈出新。▲ 责任编辑:朱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