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者 7月7日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始举办“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为了让80、90岁老红军、老革命能在流火七月的专场参观更为轻松舒适,安利北京志愿者协会,作为活动唯一一支服务队伍,甄选了35名安利志愿者,用4天时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因为提前得知专场参观的全都是抗战老兵,特别请年轻志愿者们提早做好手把手搀扶的准备。车门打开,老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走下车,神情庄重地整理衣衫,并且都微笑地拒绝了志愿者的搀扶。鲍旭是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志愿者之一,“其中有这样一位白发老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他的轮椅被推进纪念馆的一刻,他坚持要站起来,亲自用双腿走完全程,普通人半小时的参观,他用了整整两个小时,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鲍旭说,“公益服务让我从茫然无追求的‘北漂’成长为一名热爱北京的志愿者。 他们是毛主席纪念堂志愿者 安利志愿者服务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持续开展了5年,志愿服务周期为15天,需要20名志愿者参与,每人每天要坚持6个小时为络绎不绝的瞻仰群众提供秩序维护、引导、咨询等志愿服务。 李慧珠第一次加入到这个队伍, “在服务的这些天有时烈日炎炎,有时滂沱大雨,但是我们的志愿蓝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年过花甲的曲维都大哥曾是为毛主席守灵的战士,在助残岗服务时,看到坐在轮椅上小便失禁的老人在人群中惶恐不安,主动上前提供帮助;67岁的曾敏华阿姨曾经是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者,五年来,她都在蓝立方岗亭,趴在地上用抹布仔细擦拭每个角落;徐小飞和徐志巍兄弟,家住得最远,为了严守志愿纪律,保证准时6点到岗,他们每夜就睡在自己的面包车里,在国家博物馆的洗手间完成洗漱。” 就是身边这样的榜样时刻激励着志愿者们毅然坚守,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