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2日电(中国医药报报道)“2012天然及营养保健品中国展”于6月26日~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的500余家保健食品及用品生产商和超过两万名的专业观众参加了此次展会。展会期间,浙江省保健品行业协会联合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天然及营养保健产业高峰论坛”。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的营养保健产业在登上高速列车的同时,也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鱼龙混杂等诸多弊病。近年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我国的营养保健产业逐步迈入了健康发展、由无序走向有序的新时期。 保健产业规模或超万亿元 “未来,保健食品也是‘刚需’,食用保健食品或许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的保健产业,那当然是‘朝阳’二字。”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峰指出,当前我国的保健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保健的要求和投入越来越大,给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另一方面,广受关注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在即,将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据介绍,截至2010年底,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超过2600家,保健食品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产业更是达到了超3000亿元的规模,而且整个保健产业仍保持着持续上升的态势。预计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的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将超过50%。巨大的保健产业蛋糕也吸引了大批国外企业登陆中国,如GNC、NBTY、Sevenseas、Fancl、SHISEIDO、爱茉莉等健康食品企业;辉瑞、赛诺菲、葛兰素-史克、诺华-山徳士、拜耳等制药企业;雀巢-欧莱雅、百事、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卡夫、养乐多等食品企业,纷纷把它们的保健产品推向中国市场。 2011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徐华锋认为,随着上述规划的公布和2009年进入调研阶段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即将出台,有关保健食品法规政策体系也正在完善,逐渐形成了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产业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保健食品政策的系统性。这无疑将推动保健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科学布局,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保健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入“规范中发展”阶段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保健产业不够规范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大量违规保健产品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健认为,随着监管政策和体系的完善以及整个产业的新陈代谢,我国的保健产业已步入从无序走向有序、由“发展中规范”走向“规范中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保健食品行业从产业组织、科技进步、法制建设、监管构建、产品与市场、安全保证、消费者认知与评价等多方面都有了合理的评估体系,为提升消费者信心、促进中国保健食品健康发展提供了全面详实的数据。 讲诚信是保健食品产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参会人员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在对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确保质量安全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行业的规范和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广大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一方面要强化道德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切实增强法制观念、责任观念;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自律,严格食品质量管理。 据介绍,经国务院全国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现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等批准的保健行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国保健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已经展开,主要通过经营状况、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与行业地位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浙江省保健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张艳透露,作为浙江省内唯一一家推荐机构,协会在企业参评的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并出具相关推荐报告。目前该会推荐的两家浙江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获得“中国保健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AA级(最高级别为AAA)。 张艳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单靠行业监管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必须结合国情和产业发展的性质与特点,依托和依靠行业监管部门,建立起一个由国家监管部门到各省监管部门为主体,科研机构、市场监管部门、企业质检部门、社会监督力量为支撑的保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共同推动保健食品产业健康、持续、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王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