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旅游传销陷阱 如今,随着社交越来越多元化,许多户外群、QQ群、微信群、车友群及有关网站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纷纷组织出外旅游活动,由于“群”这种自然组织不具备经营旅游业务的资质和相关经营许可,在操作旅游业务时专业能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差,又规避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不仅扰乱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旅游传销陷阱存在的问题 一、貌似AA制,实则为赢利。“户外群”等自发组织在宣传旅游线路产品时,价格常以AA制的形式出现,分解为火车票×元,景点门票×元,餐费×元等,乍一听起来价格透明,群主只是活动的发起者,群成员分担费用,公平合理。其实不然。当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群主在吃、住、行、门票等方面都能拿到相当优惠的团队价格,这和群成员交纳的费用有一定差价,加上参与人数众多,产生的利润就相当可观。 二、领队无资质,合同未签订。领队没有专业资质,而且出游前一般是口头召集,不会和参与者签订协议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出现安全或服务质量方面问题,领队常会解释为自由选择的结伴出游,不承担任何责任。另外,正规旅行社按照《旅游法》的要求,都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用于因旅行社原因出现责任事故时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可“群旅游”没有此项保险,一旦发生事故,赔偿就无从谈起。 三、监督有死角,安全无保障。“群旅游”这类旅游组织者具有无形性,他们既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也未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监管难度大。即便发生损害事故和投诉,管理部门也无从收集证据,使旅游者维权困难。“群旅游”属于个人达成的约定,因为缺乏监管,所以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常有夜间行车等危及游客安全的行为发生。 四、追责无依据,游客难维权。“户外群”等组团游的付款方式,有些通过现金支付,也有些通过预付和银行转账,没有发票、保险,也不签合同,发起人只是一个网名,人都很难找到。如果出现纠纷或损害事故,出游者很难举证维权。而且,这种情况给旅游行政执法部门取证也造成很大困难,其他参与的网友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配合提供证据,导致部分游客遭遇侵权后无法合理维权。并且在法律层面上,“群旅游”引发的民事纠纷受理起来也面临困难。 如何避免陷入旅游传销陷阱 因此,游客消费者在参加各种旅游活动时应注意:务必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旅行社,拒绝个人或无资质单位提供的旅游服务。 如果要和“群组织”一起出游,务必谨慎选择“户外群”。在选择群组织上要慎重,学会分辨各种形式的“黑”俱乐部,警惕组织者以“廉价”为诱饵欺骗参与者。其次,要做好风险防范,与组织者签订旅游合同,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注意出游安全,出游前认真学习相关旅游安全知识,旅行过程中不要脱离组织,并掌握相关的户外生存和急救技巧。 跟团游擦亮眼,四要点保安全 即便不跟“群”,选择跟“旅行团”,也并非绝对的安全。近年来,一些打着超低价游、购物旅游旗号的旅游团最终让旅游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少数“黑景点”、“黑导游”等甚至危及到旅游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三四月份天气转暖,一些消费者正跃跃欲试,但也要擦亮眼,才能保行程安全。 1、旅游广告要认清 规范的旅游广告应有旅行社名称、许可证号。一些虚假旅游广告打着知名旅行社的名义,但联系方式仅为手机,对此消费者要保持警惕。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旅行社官方网站得到相关旅行线路的详细信息。 2、旅行签约要谨慎 签订合同前,要确认旅行社资质、经营范围和证照。合同中应明确线路、行程、景点、交通和食宿安排、购物次数及停留时间、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基本内容。对合同中不清楚的条款,应及时咨询,详细了解合同内容后再签字。 3、旅游保险要备好 如果旅行路线和目的地是开发成熟的旅游路线和景点,建议投保一份涵盖旅行期间的短期意外险。如选择国外出行,可重点关注意外伤害保障和医疗保障额度。 4、退票改签要问清 在购买机票、船票、车票或签订旅游合同时,要留意退票、改签或取消行程的费用等信息,必要时多方咨询相关问题,避免行程更改时发生纠纷。▲ (原标题:速扩宝:继WV梦幻之旅后,又一打着“免费旅游”旗号的传销组织) 责任编辑:小申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