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的崛起 提起社交电商,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拼多多。但作为国内较早试水社交电商的平台,云集上线的时间要比拼多多早四个月。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2018年,云集GMV(成交总额)分别为18亿元、96亿元和227亿元,其中2018年GMV同比增长134.4%。 在营收方面,2018年云集总营收为130.15亿元,相较2017年64.4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01.97%,远超有赞、微盟的微信生态服务商。公开资料显示, 2018年微盟的营收为8.65亿元,而有赞的总营收则为6.85亿港元(约合5.85亿元人民币)。 “通过社交裂变获取用户的方式是云集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对《商学院》记者说道。用户向云集缴纳398元会员费,个人就可以同步在云集上开启,自己购物可以优惠,推荐别人购买云集产品,可获5%-20%不等的提成。凭借这套逻辑,云集在成立一年时就获得了30多万名店主。很多微商也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转移到云集平台上来,而云集也适时地抓住了那波微商群体涌现的机遇。 2014年左右,随着微信成为国民级应用,相对传统电商平台,在微信生态内获取流量的成本更低,微商开始大量涌现。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微商行业商户规模达914万。 他们不仅要卖货,还需要在供应链、物流和仓储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时,已经在电商行业深耕10多年的肖尚略意识到,有没有可能帮助微商群体搭建一个平台。平台既可以帮微店主进货发货,又可以解决掉庞大的微商网络体系因为层层压货、资金不足导致突然倒闭的问题。 肖尚略的想法与如今所流行的S2b2c模式类似。简单来讲就是,由S(Supplier)大供应商,帮助小b(business)商家,销售商品给c(customer)顾客,S和小b共同服务c,供应链和工厂则直达消费者。 肖尚略曾对外表示,云集的供应链策略为“宽、少,精”。宽指在商品品类上一定要丰富;少则是在每一个品类里,选很少的品牌;精是要精选20%最能赢得市场的单品。在自有品牌的基础上,云集还上线了商城业务(POP业务)。云集方面称,这是为了让会员在推荐分享之外,还能在云集逛起来,从推到逛,让会员在云集的选择可以更多元。 在逛和搜方面,云集倾向于引进优质的第三方品牌、供应链公司加入,这也会极大丰富云集的商品品类和SKU数量。 这样的供应链策略,显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云集用户的复购率已经达到了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