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2月6日讯】(记者 申杰)早在2012年提出的“去直销化”问题,如今又老话重提。一些直销企业通过宣传强调自己从事的是健康产业,有意地逐渐淡化直销属性。例如,今年8月刚刚申请牌照的济南三株福尔制药有限公司,频频躲避媒体的视线,几乎悄无声息,依然保留传统经营模式,并未真正向直销模式转型。这种“去直销化”的行为,是影响直销行业发展的一种“病态”,已经给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必须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 高风险行业导致“去直销化” 记者发现,中国做直销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之前,他们通过传统的经销模式做的很成功,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传统经营出现了瓶颈,许多企业便从传统营销转入直销。许多直销企业刚开始做直销的时候,信心是十足的,但是,在他们心中,对直销还是有疑虑的,认为直销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搞得不好就会违规经营或涉嫌传销,所以,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就注意“去直销化”。事实也是如此。在我国,一些直销企业因违规或涉传被工商、公安查处的案例很多。但记者认为,直销虽然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但“去直销化”本身就是消极的心态和否定自身价值的心态。如果这种心态像“幽灵”一样浸染行业的话,必然会导致直销边缘化问题的出现。 担心严厉监管导致“去直销化” 《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是指导直销行业健康发展的法规。长期以来,国家监管部门对直销行业的监管是十分严格的。记者发现,外资直销企业在中国始终坚持做直销,并没有回避直销。而一些内资直销企业则不同,非常担心受到严厉监管而使企业形象受损,更怕受到行政处罚或吊销直销牌照。而作为消费者“喉舌”的新闻媒体,更是牢牢的监管着直销市场。记者通过调查分析数据发现:中国直销企业关于传销与食品安全等问题,大部分是通过消费者举报或投诉而来,进而被新闻媒体曝光。因此,一些直销企业便产生了“去直销化”的倾向。记者认为,担心严厉监管而“去直销化”的行为大可不必,因为,直销是法律允许开展的行业,只要依法经营就不必担心严厉监管。 对传统模式有感情导致“去直销化” 目前,大部分直销企业不是单纯的只做直销,也在沿用传统的经销模式共同维持与开发市场,新旧模式的结合很大程度上让直销企业大大获利。直销企业通过招募的经销商,未经严格的培训与引导,造成经销商误导消费者、乱改价格、夸大产品效用,甚至搞传销的事屡屡被媒体曝光,一定程度上损坏了直销企业走入直销行业前树立的信用与口碑,所以他们不得不需要传统的模式维持市场份额。出现这一情况,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些直销企业过去成功于传统模式,故而对传统模式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他们获得了直销牌照后往往很少宣传自己是直销企业,上文提到的三株公司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去直销化”并不是直销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恰恰是影响直销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病态”。当下,直销企业应聚精会神、理直气壮地做直销。否则,如果让“去直销化”蔚然成风,将会给我国直销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异化,甚至被主流社会边缘化。▲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