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属性不断增强,但存在风险 自2009年1月诞生的第一个虚拟货币——比特币以来,这种依托于互联网的虚拟货币在全球的接受程度和交易范围显著扩大,价格不断攀升,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但是,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交易平台存在脆弱性且易被洗钱等非法交易利用,比特币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被纳入反洗钱和消费者保护法律框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陈道富和银监会博士后工作站的王刚表示,就目前而言,虚拟货币充当货币媒介主要存在以下风险:一是法律地位不明确。在世界范围内,虚拟货币可以被认定为一种虚拟商品而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虚拟货币作为“货币”的法律地位尚未在任何国家确立。如果不能被法律正式承认为一种货币,则会给接受它的商家和个人带来税收申报上的不便和不安全性。 二是交易平台存在脆弱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需要互联网支持,一旦遭到黑客攻击,可能给虚拟货币持有人和交易者造成巨大损失。 据了解,2011年6月19日,Mt.Gox比特币交易中心的安全漏洞导致1比特币价格一度从15美元跌至1美分。2011年8月,另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My Bitcoin宣布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78000比特币(当时约相当于80万美元)下落不明。如果网络与技术安全得不到保障,虚拟货币发展将面临致命瓶颈。 三是缺乏货币锚,价格波动大且存在庞式骗局风险。虚拟货币缺乏国家信用的支撑,其价值完全取决于参与主体的信任,缺乏价值设定的锚,容易被市场炒作,引发庞式骗局。 随着虚拟货币在网络乃至实体经济中的用途日益扩大,吸引大批炒家介入,导致兑换现金的价格如过山车一般起伏,使其更适合投机,而不适合投资。 围绕虚拟货币的投资是否构成庞式骗局一直存在争论。例如,欧洲央行的研究报告指出,比特币用户如果要变现,就必须有新的比特币需求出现,这很像一个庞氏骗局。因此,投资虚拟货币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它非常复杂,可能导致潜在用户难以理解。一旦用户试图变现而网络流动性不足时,整个系统可能会坍塌。▲ (原标题:虚拟货币的“虚”与“实”) 责任编辑:小申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