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能避免监管?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直销进入中国已经历4次转型:从直销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无店铺,到“店铺+雇佣直销员”;2005年国家颁发直销法规前后,连锁专卖店开始向连锁体验店方向发展,出现了“直销+体验店”的新模式。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直销业逐渐在演变新的直销宣传和运营模式,出现了“直销+连锁体验店+互联网+服务”的复合型营销模式。 尽管4次转型对直销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权健事件”爆发之后,“直销”两个字变得异常敏感,部分企业选择转型做微商与社交电商也是无奈之举,“由于直销方式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演变为传销行为,因此我国法律对直销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一方面对直销采用行政许可制,抬高直销方式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对传销行为采取绝对禁止、严厉打击的态度,防止直销行为的异化。”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监管形势比较严峻,权健事件把整个行业暴露在阳光下,企业为了求生存又不得不涉险新的模式。” “行业无好坏,每个行业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无数问题,从人们的质疑、不了解到逐渐接纳,再到理解、信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销行业一步步走来,充满艰辛,回望它的发展史,有起有伏,如今消费者对直销又多了一份宽容之心。对于一个行业,媒体也不应该过分放大它的问题,功与过要客观看待,除了看到问题,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关注它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如果是正向的、积极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它呢?”一位从事直销自媒体工作人员表示道。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名直销业内人士感慨,直销行业面临高度曝光,推动直销行业在“阳光下”发展是必要的。在当前形势下,很多直销企业担心的是,出现大量舆论事件后,业绩难保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整治活动还在继续,未来直销行业在以何种姿态发展仍是未知数。 转型就能“去直销化”? 直销企业作为商业社会一个细分行业,又属于特殊的种类,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直销化”标签,而当直销遇到政策变动或者舆论危机时,一些直销企业避谈直销,走“去直销化”道路。 “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直销人,都有‘去直销化’的倾向,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互联网、新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颠覆了传统行业,也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业内人士表示道:“但权健事件发生之后,大部分直销企业对外慎提‘直销’两个字,特别是转型微商与社交电商更是避开风头,再加上目前政策不明朗,直销产品宣传内容也不敢做。” 在政府强监管与舆论双重压力下,众多企业刻意寻求转型谋生存,除了无奈,更多的是对“直销”模式的信心不足。“拿着直销牌照却不敢干直销,纯属自欺欺人。不如就彻底一点,把牌照还给商务部,让商务部把保证金还回来。”业内媒体从业者表示道。 转型不一定能拿下市场,规范经营才是出路。即便直销企业纷纷涉足社交电商以及其他模式也未必能够脱离监管范围,也未必可以摘掉“直销”的帽子,或许这种转型会加大直销企业外事的压力。 因此,直销行业要获得发展,必须脱离低层次的炒作模式,炒作可能让企业获得短期的回报,但结果一定是恶果。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也就是失去了市场的信任,而失去了市场,拥有一张直销牌照又有何用?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应当珍惜政府的信任。同时,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与特色,重视售后服务,注重企业和产品品牌,引导消费者走科学的健康消费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原标题:去直销化的转型之路能给行业带来新的希望吗?)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