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1月4日讯】(搜狐酒评网)自2000年开始,保健酒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业内预计今年底保健酒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30亿元。蒸蒸日上的市场背后,却总有诸如某品牌保健酒涉嫌虚假宣传的不和谐之音见诸报端,让人觉得心里不那么踏实。
也有数据统计,目前市场内保健酒品牌多达4000个,但其中只有半数品牌通过认证。在保健酒市场一派繁荣的背后,到底存在多少隐忧?日前,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揭秘保健酒市场乱象
29日,记者走访我市一家大型保健品批发市场及多处酒水销售点,发现以下乱象:
——多数没有“蓝帽子”
一瓶瓶泡着人参、冬虫夏草、海马等药材的“保健酒”摆放在柜台上,但多数酒瓶上既未有“国食健字”,也未有“卫食健字”,甚至有的酒瓶都无厂家信息、“qs”等标识……这是记者在某保健品批发市场看到的一幕。“全是销路好的大品牌厂商供货,质量完全没问题,喝完后可自主加入高度白酒继续泡制。”当记者询问为何没有厂家信息和“蓝帽子标识”时,该批发市场业户顾左右而言他。
而按照规定,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查确认、审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将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授予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正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示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会标注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从法律角度上来看,只有通过认证程序并获得‘蓝帽子’标志的才属于合法的保健食品。”功效是否被夸大?
“御医秘方”、“安神补脑”、“增强免疫力”、“益气活血”等宣传语给保健酒披上了传奇色彩,而这些名目繁多的功能到底是传说,还是传奇?
记者走访发现,保健酒的功能大多相似,养生、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占主流。而同样功效的产品,不同品牌的价格大不相同,比如功效同为增强免疫力和缓解疲劳,480ml某黄金酒售价128元,而125ml某三鞭酒仅卖8.9元,即使4瓶也不足40元。
“保健酒属于保健食品的一类,具有保健作用,但非药品,并不具有治疗作用。它属于保健食品的特殊分支,通过批准主要依据抗疲劳和免疫调节两项功能,并不会针对具体病症见效。”省中医药大学营养学专家张锋丛告诉记者,很多企业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通过网络、促销员宣传等不易监管的渠道夸大功效。
此外,他还表示,从医学角度讲,保健酒属于温阳的性质,热性体质、阴虚明显、虚火旺的人不宜服用。而有些人则会对某些中药过敏,每个人的耐受度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