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张文兵:创新构建“抽检分离”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总体要求,2018年以来,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以下简称质量监督司)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整合监管资源,创新监管理念,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总体部署。以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不断提升监督抽查发现和解决突出产品质量问题的能力,着力营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始于1985年,1993年列入《产品质量法》,成为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定方式。在认真分析评估实施30多年来监督抽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后,质量监督司从2018年起,以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为核心,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建设。 一是实现全国监督抽查计划统筹。结合重点监督产品、风险监测发现问题产品、消费者投票关注产品,采取“两上两下”方式,实现全国监督抽查计划统筹,避免重复抽查。二是全面构建“抽检分离”模式。总局通过公开招标,从检验能力、资质、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择优遴选检验机构,省局负责组织实施抽样,打破原有同一家检验机构既抽样又检验的工作模式。三是强化“双随机”方法运用。开发“双随机”系统,通过系统随机选取、匹配拟抽查企业和承检机构,实现“阳光监管”,杜绝“任性执法”。四是逐步实施市场买样。对量大面广的部分消费品采用付费方式在市场上抽样,贴近消费者质量感受。五是探索推行“盲样”检验。对具备“盲样”检验条件的产品,去除生产企业名称、商标等可识别的标签后,再进行检验,减少检验过程中主观因素干扰。六是注重信息化手段支撑。使用e-CQS信息化系统和视频可视化监控系统,将抽样文书电子化、监管数据一体化、抽样工作可视化,提升抽检工作质量。 通过改革完善监督抽查工作制度,有效提升了监督抽查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公平监管、有效监管。9月1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时,质量监督司监督抽查处向总理汇报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双随机、一公开”情况。 从发布结果看,前三季度国家监督抽查覆盖了88种产品,涉及9412家企业10746批次,发现34批次涉嫌假冒、无证生产,通过检验发现不合格产品1157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10.8%,相比2017年同期的9.7%,提升了1.1个百分点。通过责令整改、复查检验、公开曝光、行政处罚等后续处理,有效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应该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不仅提升了监督抽查发现和解决突出产品质量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质量责任的落实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通过将抽查结果公之于众,使质量好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客观上起到了扶优治劣的作用。并且,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分析质量状况,形成权威的抽查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和政府,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了解全国产品质量状况的重要参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