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涉足微商的部分食品企业(来源于网络) 这几年,进入微商领域的传统企业并不少,只是在2018年出现尤为突出,而头部快消品牌更像是约好了般在2018年纷纷涌入。 由于微商早期充斥着假冒、山寨和三无产品,这个行业一直都饱受诟病。所以不少微商从业者都不承认自己做的是微商,而是称为社交零售,就连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都表示“现在社交零售还是新概念,我是不自觉地走入了这个方向”。 那么,从2018年开始,包括蒙牛、娃哈哈、伊利、新希望和达利园等在内的大型食品公司都“不自觉地”进入微商领域,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短平快模式受青睐 微商概念的提出,差不多是在2012年的时候。这几年来,微商一直以短平快的营销模式盈利,也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暴利行业。 目前来看,头部快消品牌发力微商,从熟悉领域进入到陌生领域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好形势更有吸引力。 对于伊利、娃哈哈、蒙牛等传统快消品牌来说,传统销渠道成本早就越来越高,而同样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样,传统的分销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新时代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所以,被定位为社交零售的微商模式在不断地分化、深入的情况下,也就自然而然地博得了快消品牌的青睐。 另外,从市场规模来看,微商更是后起之秀。据《2017中国微商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微商从业人员规模突破2000万人。此外,有数据显示,微商市场交易规模在2017年就已经达到了近7000亿元,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微商将有约20万亿元的市场潜力。有媒体报道,在2017年底蒙牛“慢燃”的代理招募期间,仅仅其中一位代理,在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发展了大约2000人的团队。 从消费群体来讲,传统渠道早已定性,年轻流量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微商与时俱进的特点,则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涌入,因此,快消品选择微商也是扩大消费群体、拓展市场份额的一种有利方式。 从消费环境来看,众多快消品牌选择在如今的环境加入微商不失为一个好时机。如今,微商被纳入监管,有了电商法的加持,微商市场环境也在逐步变好。据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针对各类损害消费者正当合法权益的行为,电子商务法出实招、求实效,消费者在“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等方面获得感明显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