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23日讯】(中国食品科技网)安全是食品药品产业的主旋律,其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对于一直致力于提供安全、有效医药产品的工业企业而言,从药品器械领域进入性质相似的食品大健康领域阻碍相对较小,且可以从产品端到服务端进行合理的品牌延伸。聚焦新时期中国医药企业大健康市场机遇,探讨转型升级背景下医药产业链新思路,“2016’医药圈大健康市场峰会”在第7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同期举行。 “游戏规则”差异大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之前,居于上游的工业企业对保健食品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彼时工业企业最看重的仍然是药品生产和品种开发;然而,随着创新药研发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与日俱增,新靶点、改良型等途径越发强调临床优势,难度颇大;而在仿制药层面,一致性评价已经导致部分企业主动放弃相当数量的产品,尤其是以往创造高利润的“独家品种”,在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未来的市场道路将极为艰难。 显而易见,医药行业上游的传统医药企业参与大健康产业竞争,一方面是顺应潮流和发展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颇有几分无奈。相比药品利润空间缩小,生产成本增加,新药研发难度大、投入高、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等情况,日化用品、饮料、食品、药妆等快消品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利润空间较大,因而“大健康”成为医药企业在面对多元化发展、突破自身瓶颈所做出的战略选择。 面对大健康,谁拥有文号资源,谁就能迅速切入市场。北京同仁堂、海王生物均有超过100个“蓝帽子”批文,哈药集团、上药集团、康美药业的批文数量超过50个,辉瑞、江中制药、健康元、修正药业、康恩贝、东阿阿胶等企业的批文数量也不低于20个。此外,对上述各家企业的“蓝帽子”产品分析可以看出,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辅助降血脂、通便、抗氧化、辅助降血糖、增强骨密度、改善贫血等是主要功能,而硬胶囊、片剂、口服液、软胶囊、颗粒剂则是主要剂型。 然而,目前健康产品市场鱼目混杂,药企在产品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营销变革。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药企拓展大健康领域,各级渠道利益如何分配、终端价值链如何打造,在卖场和商超铺货的“游戏规则”要从零开始;此外,习惯了OTC产品粗放式管理,快消品要更加注重细节。“从药品到保健食品,目标人群由自我诊疗的病患转变为有保健需求的普通消费者,产品品类由少数品种扩展至几十种,销售渠道由医疗机构和药店转向商超、电商、社群直销,业务模式由药品分销商模式转向保健食品代理商模式,营销思路均发生巨大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