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月22日讯】(中国文化报 高术美)初步统计,我国电视荧屏上已出现50多档版权引进节目。当前各大电视台陷入了 “拿来主义”的恶性竞争中,而版权引进的背后,是巨额的版权费用。 与往年相比,2013年的荧屏显得格外热闹。既有噱头十足的全新节目,如《全能星战》、《两天一夜》,也有力争再创辉煌的原有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到了2013年底,湖南台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迅速火爆荧屏,并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电视节目之外,应该如何向国外学习原创节目制作与开发成为业界讨论的问题。 巨额版权成本,结果差强人意 当前最热门的《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是购买韩国MBC电视台已经成熟的全套节目模板。这种从海外引进节目版权进行“本土化”改造,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中国好声音》脱胎于荷兰的电视节目《The Voice》,《中国达人秀》源自《英国达人》。近日,湖南卫视又一次被证实购买了韩国真人秀《花样爷爷》的版权。而在网络上拥有广泛受众的韩国节目《我们结婚吧》、《Running Man》等不久之后也将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 我们应该看到,版权引进的背后,是巨额的版权费用。早前,央视为了打造《幸运52》,花了400万元购买《GO BINGO》版权。《中国达人秀》的版权价值达到达到300万元。2010年,浙江卫视耗资千万元订购《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也花了其300万元。这些版权费平均占到国内电视节目制作费的1/5. 事实上,近几年我国引进版权节目出现三级跳,初步统计,目前已出现了50多档版权引进节目。2010年,还只有江苏卫视、东方卫视两家一线电视台制作并播放3档引进版权的节目;2011年,全国就有超过10档引进版权节目,到了2012年,引进版权节目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而2013年,更成为“节目版权引进年”,仅上半年,全国各大电视台就新推了30多档引进版权节目。很显然,当前各大电视台已经陷入了 “拿来主义”的恶性竞争中。 版权引进盛行,业界无奈选择 不难看出,目前娱乐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愈来愈严重,如《中国好声音》与《中国最强音》,《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妈妈咪呀》与《妈妈来了》,《中国星力量》与《我的中国星》等等。同质化竞争导致节目模式生命周期一般都不长,收视好的不过五六年,不好的只有几个月,能播出超10年的品牌节目更是寥寥无几。央视的品牌节目《幸运52》推出9年后因收视不佳而停播,浙江卫视跟风推出的婚恋节目《为爱向前冲》推出一个多月就因低俗被停播。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资源丰富,我国优秀文化素材和资源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电视节目为什么要乐此不疲地引进版权节目呢?探究国内电视节目引进版权热潮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巨大市场收益煽风引进热。版权引进之风的确使不少中国电视节目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收益。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第二季广告收入达到上亿元。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仅冠名、特约赞助、视频版权等收入高达16亿元;其中,冠名费用从6000万元上升至2013年的2亿元。湖南卫视《我是歌手》首季就赚了2亿元。这样的利益下将刺激新一轮的国外节目版权购买热潮,却无益于整个中国电视节目体系的创新。 二是规避风险的无奈选择。原创节目需要耗费大量的开发成本,且风险较大,但购买已经成功的节目模式则能有效规避风险,因此,各大电视台都很愿意从海外引进成功的娱乐节目。之所以引进节目模式,主要是因为成熟的节目模式都是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直接引进这些模式,比电视台自己开发一个新节目的风险低得多。目前国内电视行业缺乏试错机制,如果一个新节目上马失败,就意味着一个团队的失败。显然相对自主开发而言,引进国外比较成熟的节目模式风险要小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