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好了 越发不能没有文艺片 一直以来,因为缺少大明星、节奏缓慢,又常常致力于探讨人性等深刻晦涩的主题,文艺电影一直都偏于“小众”。有人士算过,全国固定的文艺片观众也就50万左右,所以一部票房好的文艺片,估计也就是1500万元左右。 尽管无法成为票房主力,但是文艺片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电影类型。在何平导演看来,现在电影市场好了,今年中国电影票房都快400亿了,但好电影不多。尤其是那种有艺术、文化内涵,接地气,反映普通人生活的电影太少。他说:“现在电影环境好了,就越发需要提供给观众多样化的选择,中国电影市场里,不能没有文艺片。拍文艺片,演员的片酬很低甚至是零片酬,不像拍商业片收入好,但他们演技的付出一点也不比大制作少。” 而对于“文艺片”,观众也存在不少偏见,认为文艺片专注于导演的个人表达,难以理解。《烈日灼心》导演曹保平就说不愿意把自己称为“文艺片导演”,而喜欢被叫做“剧情片导演”,“现在稍微有一点点表达的电影就说是文艺片,有的也许很好看,但也有烂到不知所云的片子也叫文艺片。文艺片成了烂筐子,什么差的都往里边装。所以我称我自己是剧情片导演。”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李睿珺也表示,事实上,现在大家对于商业片的定义有误解,“商业元素是指影片本身具有的看点,比如《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它是一部少年历险记,整部影片穿行丝绸之路,讲述裕固族这个少数民族的兴衰等等,‘看点’才是商业元素,但现在却成了一部电影,只要市场喜欢它,它就具有商业性,整个都误解了。”而《心迷宫》的编剧布局,更是一部漂亮的商业电影节奏。 不过,文艺片导演虽然不看重票房,却担忧文艺片的前景,正如王小帅所说,《闯入者》的票房惨败会让他今后的电影难找投资,而这无疑是文艺片导演一个普遍的“心结”。若真是这样,届时,可怜的不是艺术片,而是观众那一双双毫无鉴赏力的、把恶俗当有趣的眼睛。 小众电影也需要营销 小成本文艺片投入少,缺乏营销成本,上映之后也是“自生自灭”的态度,《心迷宫》是靠了“自来水”,靠着口碑逆袭出不错的票房,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就没有了这样的运气,只能是静悄悄地上映静悄悄地下线。相对于商业片上映时,明星各地卖力宣传,文艺片的宣传力度一直不够。所以,小众电影如何营销,值得片方研究。对于投资方来说,扶植年轻导演不是只为他投几百万元那么简单,应该是做好这位导演的“后勤保障”,将整部电影的发行,包括这位导演的长期发展统筹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青年导演才有前途,而不是现在的“一锤子买卖”。 其实,相比于大片的大投资,小片可谓“船小好调头”,收回成本并非“不可能的任务”,不过这又回到了一部电影的根本——影片质量,别管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首先要是部好电影,是部有诚意的电影。 至于如何解决文艺片的困境,执导了《碧罗雪山》、《青春派》等电影的导演刘杰,认为艺术片最好的生存状态是“四条腿走路”:影展影响、国家扶持、相关文化基金资助、艺术院线放映,而这也是国外艺术片的生存之道。但在国内,绝大部分艺术片面临的现实是“一条腿也没有”。所以在中国电影票房即将突破400亿的时候,中国电影在争取高票房的同时,也需要为严肃电影、文艺片做些什么了。(记者 肖扬)▲ (原标题:电影市场好了不能没有文艺片 小众电影也需要营销) 责任编辑:婉婉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销报道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