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我前面的大山 苏文茂先生有5个孩子,并没有专职从事相声艺术的。苏明杰在家常受熏陶,年轻时也常登台演出,拿过全国比赛的奖项,不过却并不以此为职业。他说:“父亲14岁就跟着到处学艺、演出,吃了不少苦,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受这苦,就不鼓励我们学,也是顺其自然吧。” 苏明杰说,他在家属于偷着学的相声,也没想着要继承父亲的艺术,总感觉前面有座大山。“我没想专门去说相声,他的一些段子我有时说,但是总觉得心里有个影子。我也不想头上顶着一个苏文茂儿子的帽子,让观众拿这个说事儿。我这些年演了不少小品、电视剧、电影,他有的认可,有的也毫不客气,给我指出错误来。” 徒弟宋德全 师父在台上有“三不说” 相声名家宋德全在上世纪80年代拜苏文茂为师,他从师父身上学到的不仅是艺术,还有做人,“他堪称相声界的一个典范,特别尊重长辈,爱护年青一代;在艺术上也是精益求精,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相声,决不会在台上信口开河,每个段子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作品。比如《苏批三国》《文章会》《汾河湾》这都是过去就有的作品,但是经他整理之后,就成为他个人的经典。李金斗老师有句话很贴切,说苏先生就是相声的范本”。 宋德全回忆,自己年轻时也犯了很多演员常犯的错:“那时脑子里只想着包袱,想着怎么火、怎么成名。那时我有个讽刺社会不正之风的作品在全国获奖了,他就批评我,相声不能这么说,不能往那方面发展,不要对社会不负责任。他意思是,说这些,一时口快,对社会有什么帮助吗?有什么启示吗?还是应该给人讲明白道理,让人记住你所塑造的人物,这才是相声该做的。” 被问及前些年苏先生身体好时,对相声的现状和发展有何看法,宋德全说:“他对相声回归剧场是支持的,但对继承传统的方式有看法。他觉得不能所有的传统节目都继承,要去除糟粕,继承优秀的,还应该推陈出新。他其实说了很多新节目,比如《大办喜事》《美名远扬》《新局长到来之后》。” 宋德全提到师父在台上有“三不说”:“第一违背伦理道德的不说,他认为在台上大家都是艺术伙伴,凭什么占人家便宜;第二是讽刺残疾人的不说,残疾人本身就很痛苦了,还拿人家取乐,这不道德;三是脏话、侮辱人的不说,现在很多演员常有口头禅,傻帽儿挂在嘴上,也不明白这词什么意思。”宋德全认为,正是坚持这种风格,在相声界一提到师父都叫苏先生,“他懂得多,也没人敢跟他开玩笑。其实他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表演起来有书卷气,温文尔雅,选材也很严谨。”▲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