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刃剑” 警惕网红以“文化之名”行推销之实 “直事儿”(微信ID:cndsn-zxbdw)注意到,“网红经济”具有泛媒体化、泛商业化特点,但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网红经济”就是个皆为利往的名利场。如果这些“网红”在提供内容时能够把更多商业广告裹挟进来,有更高的变现能力。尽管网红经济能够给更多的网名带来娱乐,但是“网红经济”会把人们的生活世界边缘化。这正如你不喜欢在出租车、小区电梯上看到广告一样,你也不会喜欢微信朋友圈有人推销东西。 “网红经济”背后存在商业炒作链条,“网红”展示的内容中有不少比较浮躁低俗甚至炫富,可能成为监管难题。在假冒伪劣依然盛行的环境下,也要警惕“网红”以文化之名、行推销之实,在没有靠谱的检验和监督的情况下,扩展有害的商品和服务的销售范围。以芙蓉姐姐、凤姐为代表的昔日“网红”,她们成名之后更多是做代言、为品牌做宣传,本质上就是把自己吸引来的流量导给别人,但现在的“网红”,是把流量导给自己。因此,直销企业利用网红宣称产品以及企业品牌的同时,看上去起到了宣传作用,实际上在“网红经济”驱使下宣传的却是网红者而不是企业产品以及形象。 “网红”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实力或者个性特征(即所谓的去中心化或自我赋权),挑战传统的、呆板的、多少被垄断的信息发布行当,显示出民间的活力和丰富性,这是一件好事。但其实网红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与其身价可比,“网红经济”的出现恰恰表明,我们的社会存在严重危机。这个危机的根源在于金钱成为左右社会生活的最关键尺度和标准。“网红”可以使一些人身价数亿、住豪宅、开法拉利。但这种被追捧的“人生理想”,对普罗大众而言既不真实可靠,更与幸福、美满、安宁与和平毫无因果关系。且至少目前为止,“网红经济”本身并没有创造太多价值,更多的是商品、服务的搬运和推销。这与直销的本质有所偏移。▲ (此文系原创,转载时需注明作者与出处。如有侵权,本站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小申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