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家乡就要多做慈善 从完美公司创业之初,到蒸蒸日上之日,直到如今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古润金都没有忘怀——要多做慈善。他说:“回报家乡,不仅仅是投资建厂,还要多做慈善事业。” 1994年创业之初,虽然很艰难,还没有一分钱的盈利,古润金却向中山市博爱医院捐出善款10万元。当时有人称:“古润金这不是在作秀吗?”当时的古润金并未多言。而当20多年以后,古润金对“作秀论”有了一个回答:“现在回顾起来,这个‘秀’我坚持‘做’了20多年,现在大家开始说我是真的做慈善、做公益了。”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时,完美公司捐出500多万元资金购买灾区急需的物资,又租了10多辆大卡车,公司员工连夜跟车运往灾区。当时有关领导希望能帮完美公司搞一个发车仪式,但这需要时间来准备,古润金婉言拒绝了有关方面的好意。在古润金看来,灾情紧急,根本不是“作秀”的时候。 20多年来,古润金带领公司倾情倾力捐助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包括希望工程、西部开发、慈善救灾、环境保护、体育医疗、文化艺术和拥军优属等领域,逐步形成了以捐建希望工程、推广母亲水窖、倡导无偿献血、参与慈善万人行、支持华文教育、推动禁毒事业、资助健康快车(健康光明行)和资助我国尖端科研人才培养为主体的慈善公益体系项目,捐资总额逾5亿元。 指引古润金走这条慈善之路的,是他的同乡、伟人孙中山先生,还有南洋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我虽身为海外华人,但那种与生俱来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怀,以及我的故乡在中山的地缘关系,促使自己一定要继承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和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兴学报国的民族气节。这也正是我坚持企业奉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公益理念的动力源泉,以此全力促进华人世界和谐共进。”古润金说。 舍得,那是人生的辩证法 《新民周刊》:回到故乡投资的海外华人不少,可并非人人像你一样慷慨做慈善。为什么要这样做? 古润金:我想,这和我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父辈们都不富有,几代人打拼奋斗得很辛苦,在马来西亚读华文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没有政府资助的,基本要靠社会爱心人士捐助,尤其是华人捐助,而我就是靠着助学金、奖学金完成学业的。父辈从小给我的教育就是:以后无论成败,无论贫富,都要尽可能地回馈乡梓,因为那里才是我们守望的精神家园。由于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我认为慈善不是理性,而是一种义务、一种精神,我有责任传承下去。既然我答应了,就要做到。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有机会回到故乡,就应该帮助弱势群体,传承这份浓浓的乡情。 《新民周刊》:看到受助者接受帮助时,你是什么心情? 古润金:我很喜欢“舍得”这个词,因为这里面充满了人生处世的辩证法。有所舍必有所得,舍得越多,得到的也越多,捐钱越多,就会鞭策自己更努力赚钱,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做企业的人,从表面上看,目的是为了赚钱,但赚了钱之后都面临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怎样花钱?这就涉及到三个层面:个人、他人、社会。用赚回来的钱回报社会,帮助他人,人们会更容易认同你的事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是这个道理。每当我看到希望小学那些孩子们真切、欣喜、期待的目光,我心中慈善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定。身边的人得到快乐,我们也会快乐,互相扶持,就可以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正所谓“施比受更有福”。 《新民周刊》:你生长在马来西亚,1990年第一次回到家乡。作为马来西亚第三代华裔,你怎么看中国,怎么看华人世界? 古润金:我想,新中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样也成为我们几代海外华人的精神寄托,更让我们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为华人华侨提供了绝佳的企业经营和公益事业“双责任构建”机遇;促进了“华人世界和谐共进”能量的集结。即便是距离再遥远,离开的时间再久远,但是在民族精神的驱动下,我们这些华人华侨始终心向祖籍国,我们的命运与中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中国强大一分,海外华人就多一分荣耀。所以,我们更有责任为中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海外的华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原标题:古润金在中山故里实现父辈心愿)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