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5月5日电(燕赵晚报刊文)广西“一号传销大案”告破。涉案人员数千人,范围涉及国内多省区,涉案金额累计达数亿元。传销的本质是一种财富转移,而不是创造。所以它破坏了经济秩序,更重要的是,传销以颇具欺骗性的蛊惑手段强力扭曲了正常的社会伦理。如此量级的资金和如此广泛的群体卷入这种疯狂游戏,说明我们的财富观和财富文化尚没有达到理性程度。 传销组织者深谙财富面前的人性弱点,但他们并非简单的游说,而是利用浅显的经济学和群体心理学,编织出各类彩色的财富梦幻,以投资为由,以成功为诱惑,由表及里,步步为营勾起人性的贪欲。 改革开放虽已进行30多年,但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社会阶层对财富尚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一夜暴富的幻想多有流布,且有相对广泛的群体基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人对各类彩票、赌博的病态痴迷。这种急躁的逐利心态也自然蔓延到多个社会领域。如商界,某些品牌昙花一现,某些商业巨子来来往往,某些企业快速崛起,随即就如流星遁入夜空……很多创业者朝三暮四,一些普通工薪族骑驴找马,都妄图一朝化蛹成蝶。 在经济社会刚起步的曾经,我们被太多的暴富故事所熏染,这样的例子几乎贯穿我们所有的经济发展进程。如巨人集团的倒下和脑白金的崛起,上海股王杨百万,换飞机的牟其中,再到现今的地产开发暴富,炒大蒜暴富,开矿暴富……人们坚信暴富的可能性并致力于寻找这种机会,很多人已经不习惯放平心态去做长久的企业经营,哪怕是做一个完整的市调和商业计划书。 我们一直缺少理性的财富理念,审视财富的视角很容易走极端,体现方式则是仇富,炫富,以及幻想一夜暴富。尤其暴富心态几成一种社会病,小至雕虫骗术,大至企业投资,再到甚嚣尘上的传销,背后都是反常规的逐利心态。加之我们的公众在经济通识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都比较有限,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没有贪婪,就没有欺骗。传销屡打不绝的根源在于扭曲的财富观,无论是传销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定位精准,目标明确,即快速攫取财富。他们由此陷入变态的发财狂热中,在这种失衡心理的驱使下,不惜以身试法。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无法理性地对待财富,没有成熟的财富文化,任何财富都不会稳定存在。 理性心态需要几个催生条件:一是普遍社会财富的增加,让人们客观认知财富本质;二是需要经济历程给予的经验教化,让人们认清财富积累规律;三是保证社会财富的流向公平,从根基上打消人们的侥幸和急躁。 30余年的经济潮汐,让这个社会越来越熟练地驾驭财富。人性中的无妄贪婪日益减少,理性逐步回归。从企业慈善的勃兴,到社会公共意识的复兴,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用理性思维和发展的心态对待财富。人们正习惯于从经济逻辑的层面熟稔财富的积累周期,进而客观对待财富的增值速度。这也是彻底消除传销的社会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朱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