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 北京10月12日电(新华网报道)瑞典文学院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 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 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 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 、历史与当代社会”。 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 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 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 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 ,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 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 “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 学”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 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 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 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获奖感言: 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紧密相关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著 名作家莫言先生11日做客新华网,与网友进行交流互动,共同探讨文学与读书。 主持人: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您是中国问 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个心结,您怎么 看待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家的关系? 莫言:一涉及到 文学奖,话题就非常复杂,尤其是像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上这么有影响力的奖项 。每年到那个时候,媒体都要拿着这个话题做一些文章,实际上跟作家的写作并 没有多少关系,也有一些批评家在讽刺挖苦中国作家有诺贝尔文学奖焦虑症。这 个讽刺不一定是正确的,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已经忘掉了,是他们没有忘掉。以前 讲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过河,老和尚背着一个女人过河,小和尚问师傅说为 什么背个女人过河?师傅说我早已经把她放下,你怎么还没放下。我相信没有人 会反对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作家,但是好象也没有说哪个作家非要努力创作 来迎合这个奖,这都是毫无科学说法的,不是说我要努力,刻苦训练,本来我能 跳过两米,结果跳过两米一就得奖了。文学奖有时候正好相反,你铆足劲说写一 本书要获奖,那也不一定。 你没有太认真地写,很随意、很放 松地写,也许写出一部不错的作品,个人发奋要得什么奖,是不可能写出好小说 的,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我们也要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历史 上确实评出很伟大的作家,但是也有很一般的、被遗忘的作家也得了这个奖。得 奖有一百多个作家,现在真正被记住、作品还在流传的作家到底有多少个?每个 读者可以想一下。所以不要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问题,最好忘掉他。至于大江康 三郎先生对我的褒奖,我看成是一个前辈作家对后辈作家的鼓励,我跟他交往十 几年了,他也到我们故乡去过,我们两个应该是忘年之交,又是文学同行。主要 是我读了他的小说,他也读了我的小说,我们各自都在对方的作品当中读到了自 己。读到了自己很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读到了我们对很多问题可以引为知 己的看法,他对我的表扬是我们建立在互相阅读的基础上。我个人要保持清醒头 脑,不能说大江健三郎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他喜欢我的作品就说明我的作 品非常好。文学跟别的东西不一样,文学的选择性很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 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你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 不起,谁说谁多么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评判一 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 ,你自己肯定会得出结论,这个到底是好作家还是坏作家。 《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 的农村生育史 【内容简介】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 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 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 “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 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 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 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 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 “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 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 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 的历史过程。 《生死疲劳》:农民对生命无比执 著的颂歌和悲歌 【内容简介】 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 的土地做出重述。莫言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渐荒 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熔铸、锋利。 《生死 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 “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 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唏嘘和罹 难。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终于执著坚定地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 条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大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在莫言对伟大古典小说呼应的那一刻,聆听到了“章回 体”那最亲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着生死疲劳的磨砺以及冤缠孽结,将 中国人百感交集、庞杂喧哗的苦难经验化为纯美准确的诗篇,祈祷祖国庄严、宁 静、祈望人类丰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天堂 蒜苔之歌》: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小说,我不为对 号入座者的健康负责。小说中的事件,只不过是悬挂小说人物的钉子。事过多年 ,蒜台事件已经陈旧不堪,但小说中的人物也许还有几丝活气。 在新的世纪里,但愿再也没有这样的事件刺激着我写出这样的小说。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在中国文坛享 有盛誉,至今他已发表的长篇小说近十部,中短篇小说上百篇。他的小说以其斑 斓的色彩,新奇的感觉,丰厚而独特的意象,推出一个类似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 小镇的高密县东北乡的艺术世界,以至有的评论家评论说,莫言就是中国的加西 亚·马尔克斯。对乡村生活的记忆是莫言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和背景。 《红高粱家族》:东北高密乡抗击日本侵略者英雄悲 壮的舞剧 【内容简介】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 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在《红高粱家族 》中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 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 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 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 代相形见拙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 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称当 代文学中划时代的史诗精品。 那些与诺奖 “擦肩而过”的中国作家 鲁迅——早在1927年,就收到自己的学生台静农 的信件,提到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事情。鲁迅信中说:“我觉 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倘因为黄色 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 了,结果将很坏。” 老舍 ——据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透露,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诺 贝尔文学奖,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他。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 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 沈从文——诺贝尔文 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曾透露,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候选名单之中,沈 从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但那时,沈从文刚刚 离世数月,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责任编辑:王鹏 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