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 北京10月15日电(新华社报道)站在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坑边上,“盘山路 ”沿着陡峭坑壁一层一层旋转而下,整个矿坑就像地球张大了嘴巴,高444 米的坑壁上几乎寸草不生。200多米深的坑底,有几辆工程车在作业,望下去就 像一只只小甲虫。 这是位于湖北黄石铁山区的大冶铁 矿的露天采矿区,有着1780多年历史,自近代以来,成为支撑中国工业化的最主 要资源库之一。它创造了空前效益,也带来严重生态问题。曾经,不仅铁山区, 整个黄石市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黄石也成为了中国44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之一。 这座面积108万平方米的露天矿坑在2003年 基本停止开采。如今,这里建成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一尊毛泽东雕像竖立于此,这曾是他视察过的矿山。公园学习德国鲁尔工业遗址 的做法,将多年积压的报废设备、无法使用的淘汰零部件回收加工,制作成多组 工业雕塑供游客参观。 黄石“天坑” 是中国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复杂关系的缩影。在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 上,“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进了党代会报告。舆论认为,在将于下 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大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一个重要命题。 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 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 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已于十七 大报告中提出,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阐述和部署,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 局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意义非常深远。”中央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快速发展,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由于 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消耗,不仅能源使用效率偏低,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令很多人担忧中国经济社会还能不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占70%之 多。煤炭大省山西采煤造成的森林损失和水土流失面积均达6000平方公里以上。 现在中国石油一半以上要靠进口。有专家称,到2020 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突破6.5亿吨,超出国民经济和环境承受力。 随着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居世界前列,中国正承受更 大国际压力。 2006年,中国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 性指标,首次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节能减排基本达标,但单位GDP能耗只下降 19.06%,只能算勉强达标。而一些地方为完成这项指标,“拉闸限电 ”的现象屡有发生。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 示,“十二五”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严峻 挑战:治污减排的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品质改善的压力继续加大,防范环境风险 的压力继续加大,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压力继续加大。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公众热议话题。2005年轰动一时的圆明园防渗透项目 的环评结果受到公众质疑。2007年,引起公众热议的厦门PX项目经过二次环评、 公众投票后,最终迁址建设。 事实上,十七大以来,中 共大力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2009年3月,黄石被列为中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转型试点。 “资源型企业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 贡献,但是过去那种单纯资源开发型发展思路也给黄石留下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黄石市委书记王建鸣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黄石依然 要发展,但要可持续发展。” 五年来,黄石关 闭了一大批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小火电组、非法选矿和采矿点及各类型污染企 业。 黄石是长江沿江城市,在中国产业从东部往 中西部转移的国家战略中,发展机遇非常多。“在产业转移中,我们的眼 光变得挑剔,新引进项目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节能环保的请进来,高能耗高 污染的别进来。”王建鸣说。 但是,仍有一些 地方的发展思维跟不上形势要求,官员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这成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阻力。 从今年发生的四川什邡钼铜项目到江苏启东排海工程事件来看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共在当前和未来执政的重大考题。”湖北省委 党校常务副校长马哲军说。 可以预计,十八大将作出 重要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 责任编辑:朱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