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隐形收费” 突出宣传高收益率,对风险和收费却刻意不提 时下,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老百姓重要的投资品,截至2013年末,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9.5万亿元,同比增长41.8%。然而,理财产品大热的背后,是银行众多“隐形收费”暗藏其中,很多消费者对此却一无所知。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一家银行营业厅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对银行收取的理财产品费用不知情。在银行柜台上,醒目地张贴着几款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对于银行收费和产品风险,却只字未提。 翻阅几款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发现,这些理财产品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托管费,一款预期收益率6.02%的理财产品,扣除费用后,实际收益率只有5.6%,而且这笔收费是旱涝保收的,无论客户最终收益率如何,银行都可收取这笔费用。 而随着理财产品销售的火爆,银行收费也是水涨船高。以广发银行“薪满益足”系列理财产品为例,其销售手续费率此前一直是0.1%,去年7月上调为0.2%,之后继续上调到0.3%,现已跃升至0.45%。记者查询其官网,却找不到详细的说明书,只有投资起点、预期收益率等情况介绍,收费情况并不在产品公开信息里。 此外,大多数银行在理财产品合同中都会约定,在达到客户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情况下,将超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收取。据知名财经网站同花顺的统计,2013年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的数量为24500款,占比53%,小于预期收益率的只有19款,占比0.04%,另有近47%的理财产品未披露实际收益率。理财产品获得了多少超额收益?银行从中拿走了多少投资管理费?外人无从得知。 “超额收益本质上是由投资人本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只有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投资人才能共享收益,银行作为代管人,不具备享受超额收益的资格。”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理财产品的收费属于市场定价的项目,但银行也必须按规定收取合理的费用,不能既享受高额收益又不承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