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以转型为核心的财政监督制度建设。推动财政监督理念转型,积极做好重点监督、精准监督、有效监督,省级财政抓好省级财政监督工作,市县乡财政抓好本级的财政监督工作,县级财政指导乡镇财政抓好村级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推动财政监督目标转型,把财政监督与预算一体、与改革一体、与过程控制一体、与决算一体、与审计整改一体,促进财政管理科学精细、公开透明、绩效提升。推动财政监督方式转型,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减少财政监督工作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推动落实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主体责任。推动财政监督手段转型,推进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强化财政监督的信息技术支撑,善于运用审计、监察、司法等部门监督的力量和成果,充分发挥监督综合叠加效应。推动财政内部监督转型,加快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组织管理架构,促进管理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堵塞制度漏洞、消除管理隐患,确保机关运转严谨有序和业务开展稳健高效。 深化以质量为核心的财政绩效制度建设。夯实财政政策绩效,建立健全分级分类、适用高效、便于操作的财政政策体系,加强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严格财政预算绩效,围绕绩效目标管理、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政府采购绩效评价、财政政策绩效评价试点等方面,强化财政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创新财政绩效管理,对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财政项目、财政资金,建立分级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制度,坚持对社会事业的支持与效率优先和公共效益最大化挂钩,对企业的支持与增加就业、新增产值、税收贡献度、可用财力贡献度挂钩,加快推进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拓展系统功能,逐步覆盖财政所有资金,建立过程可倒查、效益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追溯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公平性、公正性和效益性。强化财政绩效责任,压实分类分项、分级分部门的责任,做到“花钱要有效、无效必问责”。 深化以稳健为核心的财政风控制度建设。更加注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认真甄别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将其纳入预算管理,对政府性债务实行科学合理的规模控制,建立积极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政府性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深化部门预算制度、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财政监督制度等,规范理财行为,以财政管理带动和促进预算单位的会计风险管理。全面梳理廉政风险点,深入查找财政工作中的政策、合规、法律、公共关系、外事、保密、安全等各类风险,明确风险等级,明晰各个节点的工作责任,突出对直接掌管资金分配和政策制定等高风险单位和岗位的权力进行限制,压缩和规范各种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巩固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强化单位自查以及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专项检查,建立问责机制,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坚决整顿财经秩序。 深化以作风为核心的财政队伍制度建设。坚持减少层级、广泛覆盖、扁平管理,突出学习的效率质量与效果,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党纪党规及财政规章制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大财政普法宣传教育,引导财政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践行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完善上门会商服务预算单位机制,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以及“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严格落实财政系统帮联及政风行风巡查制度,建立健全反对“四风”长效机制。坚持打铁自身硬,牢固树立“理财不爱钱,服务不谋私”的理念,带头执行廉政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始终绷紧党风廉政这根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促进财政部门安全、财政工作安全、财政队伍安全、财政事业安全。▲ (原标题:七个方面建设法治财政)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