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14日讯】(东方网)读了几个地方的媒体,都看到老年人深陷保健品“忽悠圈”的话题。甚至在杭州,消保委受理的老年人消费投诉中,保健品投诉竟占到40%!在咱们上海呢,人大代表讨论修改《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草案)》时反映:“我去社区听取居民对这个草案的想法和建议,居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保健品。”于是乎,完善立法保护、打击保健品欺诈销售的呼吁处处可闻。 对诈骗行径不稍宽贷,要取缔,要打击,好。只是还不够。卑之无甚高论,想到的是,一桩诈骗案既有诈骗方、也有被骗方,由矛盾对立的双方构成。取缔诈骗,要研究;预防被骗,也要研究。单打一,只盯前,不顾后,是不完全的,难以有效化解实际问题。国外曾推出一门叫“受害人学”的边缘学科,研究受害人那一面之所以受害的原由。看看吧,在我们的城乡,每日每时冒头的“保健品忽悠”,不是“豪夺”,乃是“巧取”。它总是在行骗者掌握并巧妙地利用了受骗者的心理弱点后,才发生的。凡此弱点,理当关注,亟待克服。 “这些胶囊能快速治愈糖尿病,我们街坊好多的老哥老嫂都买了,不会差。”怪哉,难道世上竟有快速治愈糖尿病的“神药”!?有的人,好像头脑长在他人的肩膀上,只要有那么一批人说是“真的”,他就不敢说是“假的”,考查免却,疑虑冰释,乖乖将积蓄多年的几万元款子交出去了。结果,照例疗效全无,叫苦连天。这叫从众心理。 “真合算,每次人家上门都是喊爷爷奶奶,送这送那,鸡蛋、鱼油、钙片样样有。送得多了,拗不过,我就买它几样保健品。”也不会思忖一下——“合算”啥哟,小恩小惠,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况且那些鸡蛋、鱼油值几何,而你最终买下“几样保健品”那可是十倍价格都不止。这叫贪小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