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5月14日讯】(中华工商时报)日前,“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通过,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全程可追溯的监管链条、法律环境将得以完善。 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食品原料产业,由于长期存在着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问题,将面临巨大挑战与转型阵痛,而从事食品配料、立足科技创新的企业以及全产业链型企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 创新推动功能糖产业崛起 功能糖,即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醇等几种具有特殊生理功效物质的统称,具有低甜度、低热量、难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高选择性增殖肠道有益菌,提供营养、促进和改善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 刘宗利1997年创立保龄宝之时,功能糖在我国还属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就在当年,保龄宝恰恰收获了第一项科技成果—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当时我们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国家级鉴定,也正是因为这一项成果,才为保龄宝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刘宗利介绍说。 然而,与众多科研起家的民营企业一样,摆在刘宗利面前的还有两大难题:启动资金以及成果转化问题。 “公司创立之初,我们也遇到过资金困难,启动资金都没着落。”刘宗利坦言,因为项目不成型,经营环境也受诸多限制,根本不可能得到银行支持,于是公司上下就只能掘地三尺、从最原始的融资方法着手—公司里一些老一辈的工人甚至拿出了留着养老的钱、预备看病的钱、给儿子娶媳妇的钱、嫁姑娘的钱。 这种情形下,刘宗利一方面很感激,但是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当时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感,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刘宗利说,“后来,因为我们做的是健康产业、朝阳产业,又是新技术、新产品,政府从中看到了产业价值,银行从中看到了企业潜力。” 1998年,山东省提出高技术产业化,保龄宝的低聚糖扩产项目获得了245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银行也提供了配套贷款,“融资难”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另一方面,保龄宝如愿收获资金以后,成果倘若不能转化成实际盈利的产业项目,资金也很快会捉襟见肘。正如刘宗利所说,科技本身没有价值,只有应用才产生价值。如果科技成果被锁在柜子里,其实就是时间、资金、人才的浪费。 “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普遍较低,但我们对功能糖的产业化始终抱有信心,因为国外已经得到成功应用。”刘宗利表示,具体而言,保龄宝的做法是,每一个课题、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无论自主创新、联合创新还是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一切都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此外,从单一低聚糖到产品,逐步延展到临床营养、强化营养、休闲营养、运动营养、动物营养五大系列,让每一次创新都能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丰富产品线,拉长产业链,而且核心技术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数据也验证了方向的合理性:保龄宝2007年度总营收达到4.14亿元,2008年更跃升到5.37亿元,净利润也增长了34%。“所以最终保龄宝2009年顺利上市,并没有经历多少曲折,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刘宗利欣喜地说,“从确定上市计划到推进实施,我们紧紧抓住投资者及广大股民的心理需求,以潜力股定位,专注于功能糖的研发与制造,做到战略定位清晰、核心业务突出、盈利模式明确,通过汇报、交流以及巡回路演,做足了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