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25日讯】(北京青年报)是福利还是套路?吃口土冷静一下 “6·18囤的货还没用完,又要我过双十一?”电商每年的购物节名目繁多,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双十一”,距离这一天还有大半个月,预售已猝不及防来临。从“买买买”到“穷得吃土”,这届年轻人有没有长教训,认清“套路”? 商家诚意不足“暗搓搓”涨价 而现在的购物节怕是日历的365天也不够用了。除了电商平台“原创”的“6·18”“11·11”“12·12”几个日子,数得上的各大节日均不会被放过,除此之外,女王节、家装节、清凉日……商家总是希望有过不完的节日。奔着优惠、打折而去的消费者,慢慢发现商家诚意不足,套路有余。
先涨后降、明降暗涨,属于“套路之首”。在豆瓣分享购物“薅羊毛”攻略的“拼组”,网友发帖对比购买过的商品在双十一前后的价格,发现许多产品“暗搓搓”涨价了。比如某品牌卫生巾,今年“6·18”购买一组的价格优惠后为60元,“11·11”的到手价却涨到了75元,另一知名品牌的眼部精华胶囊,平常的售价约为3到4元一颗,“11·11”反而涨到了近5元一颗,大家纷纷“谴责”:“你有点飘了。”还有不少产品并没有为双十一备上全年最低价,例如品牌眼贴的价格就比“99大促”要高上一截。 媒体也报道,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要将平时的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对比,确认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