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4月7日讯】(人民政协报)近段时间,电商直播行业逆势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接纳直播电商。但电商直播购物存在的多项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人气造假、评论造假、诱导交易、虚假交易、规避安全监管的私下交易行为等。中消协建议,加强对主播群体的管理和规范。 据中消协近日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接纳直播电商,但随着电商直播购物的兴起,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容小觑。调查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消费者容易受到直播氛围影响而冲动购物;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被夸大宣传或虚假信息误导,购买到假冒商品和“三无”产品等。 就此乱象,依法加强对电商直播平台和卖货主播的管理和规范是题中之义,如各地消协针对上述商品、服务等消费领域突出问题,依据《消协组织消费维权约谈经营者办法(试行)》对电商经营者进行约谈,督促其履行主体责任。不过自查自纠的同时,不能一谈了之,还要强化问责,建立配套衔接的联动机制,与媒体、市场监管乃至公安、司法等部门有效协作,发挥“联合惩戒”作用,将相应的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各执法司法部门更不能抽身事外,应积极动履职,亮剑执法,进行常态化监管问责。通过齐抓共管,综合施治,有力惩治无良商家,依照广告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侵权责任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追究其价格欺诈、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乃至犯罪责任,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的行政处罚;给予消费者3倍乃至10倍价款金额的民事赔偿;涉嫌诈骗、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等的刑事责任。 在依法规制直播卖货的同时,消费者理性消费之弦更要绷紧绷牢。消费的主动权、“启动键”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上,面对网络直播间目不暇接的商品和“网红”主播极富渲染力的叫卖“荐货”,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并不确知商品质量好坏,有无夸大虚假宣传,是否“套路”满满、陷阱多多,最好要擦亮双眼,切忌盲目跟从,冲动消费,让不良支出不断吞食自己并不厚实的钱包。 (原标题:人民政协报刊文:直播卖货须规范)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