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总结: 第一:大学生严重的社会经验认知不足 在目前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体制下,现有的社会实践生活十分匮乏,导致了他们缺乏对社会现象的基本判断。而缺乏社会经验也导致了学生社会实践中能力偏低,导致在寻找工作中易受阻,而渴望财富和急切地想证明自己的心态很容易迷失在传销分子的花言巧语之下。 第二:关于反对传销的学校教育不足 多数大学生知道传销及传销是违法行为,却往往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传销,传销洗脑的手段,架构及其运营方式,传销的危害,传销的欺骗手段,学生了解不足导致他们即便深陷传销也不认为自己所为就是传销。在各个校园里几乎看不到反传销的教育,更谈不上建立反传销的长效机制。据调查多所高校发现,虽然高校社团数不胜数,对反传销的宣传却几乎是空白,各高校官网上涉及学生安全的工作也很少提到防范非法传销。学校应当注重此方面的教育,加强学生们对传销的普遍认知。 第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虽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但该罪名仅对组织者、领导者进行处罚,对参加者不予刑事处罚。然而在实际的传销诱骗活动中,一般的参加者往往都深度参与了活动,比如非法拘禁等等,这些做法直接诱导新成员陷入传销之中,但对此的打击并不足够。 此外,也应当把介绍传销入罪,比如在台湾将传销罪叫做吸金诈欺罪,这个罪名里,谁只要从不特定人群中骗到一分钱,都叫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所涉及的传销人员存在的侥幸心理,即,即使被抓了也只是遣散而已! 第四:互联网造就的传销的升级 从2005年《禁止传销条例》的出台,中国打击传销的力度逐年加强,大规模的,公开化的传销的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传销活动依然刻不容缓,近年来为了逃避政府打击,传销活动转入地下,采取了更隐蔽的手段进行传销活动。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传销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布局,如利用互联网求职招聘,婚恋交友手段将受害者骗入组织的手段。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做所谓的连锁经营,人力资源,资本运作,为了传销可谓五花八门,煞费苦心。这种转型蒙蔽了大量的受众使人误入歧途。如最近在杭州淳安的案件中,不法分子打着“中国蒙商”的旗号,借着互联网+的幌子进行非法传销活动。
大学生作为日后建设中国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社会,政府和学校教育应当联动起来,更加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让大学生产生自觉抵制传销、远离传销的正确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他们免受“传销”毒品的侵蚀!▲ 责任编辑:小秦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