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理专业的张大超,对于国际医药创新技术发展趋势了如指掌,一直在积极推进循证医学与保健食品领域应用的结合。近些年来,由他参与主导的“碧生源润肠茶循证医学项目研究”“完美系列保健食品循证医学研究”,包涵了系统保健功能再评价试验、毒理安全性评价试验和大规模临床观察研究及系统的机体耐力影响评价,以及系统的心智和认知能力评价等。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保健食品企业关注创新研发,关心循证医学研究的体系建设,”张大超说,“我们的目标是拿出可靠的研究证据,告诉公众‘保健食品产业能否健康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等多种疑虑。这是对保健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谁也不能回避。” 目前,张大超和他的创新团队正在开展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慢病管理与保健食品循证医学的研究。 与国际接轨 “双车道”并行 今年,围绕保健产业一系列的投资和收购,构成了从国内到国际以及从海外到中国的国际“双车道”。今年6月,号称全球资本大鳄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以5000万美元入资中国保健品电商平台“呀!苹果”;9月,合生元(01112-HK)公布,以12.13亿澳元(约65.33亿港元)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企业Swisse Wellness约83%股,引得澳大利亚保健企业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地将中国市场作为未来的“吉祥地”。而中国企业中汤臣倍健1.6亿投资跨境电商“有棵树”,中生联合收购新西兰“好健康”,金达威并购了美企Vitatech……张大超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即中国保健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走进来”的“双车道”互动并行发展模式。 收购是保健企业一种借力发力的运营手段,跨境电商帮助市场流通领域完成了对接,而随之而来的国内企业与国际技术创新和品质管理的融合也将面临一个新的起点。“不要盲目地崇信国外的技术,其实我们企业现有的技术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质量已经与国外厂家不相上下。”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刚带领企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日本的养老、助老产业, 参观了“2015日本保健养老器械用品展”。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经具有了国际市场所需要的品质,目前还缺少足够的信心,以及对市场的进一步研究和开拓。” 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间,中国的保健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年均增幅10%—15%。张凤楼指出,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而目前我国这一占比仅为5%。“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投资机遇多,创新领域多,市场挑战多,”他期待着有更多的保健企业能快速成长起来,参与到国际品牌的竞争行列中,获得突破性发展。▲ (原标题:保健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企业创新迈入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小申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