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6月20日讯】(新华时政)在我国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之时,“简政放权”成为本届政府改革逻辑中重要的关键词。进行了两年多的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些地方政府找“痛点”亮“实招”积极践行简政放权承诺,但在权力下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行动“慢半拍”、“接不住”等现象。简政放权如何更好地落在实处? 找“痛点” 1、创新“堵点”创业“痛点”监管“盲点” 李克强总理曾讲了三个故事,开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故事,一个是劳模盖章累的哭的故事,一个是知识产权保护难的故事,三个故事就是对当前“堵点、痛点、盲点”的形象体现,破除这“三点”,就是当前“简政放权”的关键点。简政放权也在“大刀阔斧”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制约发展的审批事项,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持续为创业创新减负清障。 2、“中梗阻”:权力迷恋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慢半拍” 简政放权过程中出现“中梗阻”现象,究其原因在于部门利益作祟。专家认为,彻底解决简政放权中的“中梗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动“自己的奶酪”。“现在要对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通过第三方评估,列出清单,明确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哪些是该下放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邓文奎说。 3、“最后一公里”:地方政府对权力“接不住、放不下、管不了”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出现,与地方政府在“管”的方面不知所措有很大关系。实际上,一些权力下放给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后,由于硬件设施落后、技术手段跟不上、人才缺乏、监管方式单一等因素,使得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4、清除审批“沉疴” 拔除“乱作为”非行政审批 为彻底消除非行政审批“灰色地带”,国务院下决心取消这一审批类别,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基调。对此,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是击中了简政放权的“痛点”,“许多部门存在不少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内部管理事项,使简政放权遭遇‘化骨绵掌’,要抓紧排查清理各类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将行政审批事项上墙、上报、上网,逐步实现透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