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2月27日讯】(知识经济)2019年初,保健食品成为舆论焦点。连罗辑思维创办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也被调侃为新一代“心灵保健品”。 那么,到底何为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公众对保健食品有哪些误解?保健食品企业在经营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知识经济》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保健食品≠保健品 在谈保健食品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谈一下保健品。 保健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和谈到的一个词汇,但它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一般泛指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产品。市面上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都算保健品。 但是,“保健品”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因此,全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18年10月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里专门指出: “宣传报道和监管执法过程中,首先应依法辨别产品属性,清晰界定产品是食品还是用品,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还是有毒有害食品,报道、文件和文书中应根据产品的实际属性,依法规范表述产品名称,不能一概笼统表述为‘保健品’,造成事实不清、监管错位和信息误导。” 相比保健品而言,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其产品属性为食品。而事实上,老百姓口中常说的保健品,就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 那么,什么又是保健食品呢?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2014)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也就是说,保健食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维生素、矿物质为主要原料,以补充人体营养为目的的营养素补充剂,这类保健食品不得以提供能量为目的,不得声称具有其他特定保健功能;一类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而保健功能的种类是需要经过国家批准的。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通知》,保健食品的功能分为27项,包括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促进排铅、清咽、促进泌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改善营养性贫血、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缓解视疲劳、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缓解体力劳动、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增加骨密度、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等。 这种功能性,即具有调节机体功能,正是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区别。 而在产品形态上,保健食品大都便于携带和食用。一般常见的食品形态都可以制成保健食品,如饮料、糖果、奶粉、蛋白质、酒、茶等。此外,保健食品还常采用部分口服药品剂型,如口服液、胶囊、片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