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研判 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从生产经营单位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都对牛排涉嫌掺假事件十分重视。尤其是监管部门,果断采取行动,敦促商家下架、封存产品,开展检测工作。监管部门的实际行动对平息舆情起到一定作用。而涉事餐厅的“删帖”措施则让事件进一步复杂化,导致舆情的升级与震荡。企业在遭遇媒体曝光和监管部门调查的双重压力下,试图采取购买网络公关服务的方式消除负面影响,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舆情热点事件表明,舆情表象之下是公民觉醒的权利意识。正如媒体所指出,此次牛排涉嫌掺假事件凸显出肉类产品的质量问题,其中不仅包含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还涉及消费者的知情权。湖南“金角牛王”餐厅董事长的道歉没有得到舆论的宽容,与其采取“有偿不闻”的公关手段有关。 从舆情应对角度来看,商家与监管部门应“各就各位”,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消费者交出答卷: 第一,保证事件的信息透明度。企业应配合调查,不干扰执法,请监管部门及时公开检验结果。企业需要树立阳光负责的公众形象,接受大众监督。等结果公布后,企业还要解决好消费者的投诉纠纷,彻底消除食品隐患。 第二,按责就位,核查问题。作为生产经营企业,暂停生产经营、封存可疑食材、配合调查处置,这些举措可能比高调撇清自己更有说服力。监管部门必须查清牛肉和鸭肉究竟是如何“联姻”。事实真相不久就会浮出水面,谁的责任谁来负。 第三,查找漏洞,弥补短板。涉事企业要认真排查其日常管理、质量控制、责任落实方面是否还存在盲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抽检中更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和热点,争当“神枪手”,尽量防止被舆论和媒体牵着走,由被动型监管向预防控制型监管转变。 延伸阅读 12月2日~12月8日食药舆情回放 近日,湖南经视频道的《经视大调查》栏目曝光了长沙市场上部分牛肉、牛排造假的行业内幕。长沙金牛角王中西餐厅某门店所售的儿童牛排被检出“鸭成分”,引起众多消费者瞩目。经媒体多次曝光,牛肉中掺入猪肉、鸭肉俨然成为行业“潜规则”,监管部门有必要坚持问题导向,还诚信者公道,对失信者曝光,联合其他部门共同管好“一块肉”。 无论品种还是数量,国内海鲜产品都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胃口”。近期,上海海关破获一起案值2.5亿元的高档海鲜走私案。走私海鲜不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还扰乱了正常的进出口市场秩序,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令人担忧。 “春运”即将到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会同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新修订的《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尽管监管部门反复强调使用复原乳的产品需标注,但不标示复原乳或是采用缩小字号等方法浑水摸鱼的商家仍大有人在,10家违规乳企被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通报。 恶俗新闻标题横行已久, 正题歪做、无中生有都是网站吸睛常用手段。本周,北京市网信办通报六大“标题党”乱象,向新浪、搜狐、网易等五大门户网站喊话,博得网友叫好。“标题党”的任性妄为不仅会被网友抛弃,也必然受到法律惩处。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将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事业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必将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惠及全球医疗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原标题:知名餐厅牛排含有“鸭成分”? 是时候验验货了)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