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分大蛋糕 来自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0年保健食品的销售总额为2600亿元,预计2013年保健食品的销售总额将达到4000亿元,到2015年时保健(营养)食品的总销售额预计将不低于1万亿元。 然而,越做越大的行业“蛋糕”却未能杜绝次生的产业链乱象。据业内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土保健品市场上30%~40%均是贴牌产品。 广东省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咏告诉记者,这类贴牌模式即拥有蓝帽子的企业将产品批文授权给多家销售型公司使用,而这些销售型公司又将这个产品批文贴上自己的牌子在有生产资质的工厂代工,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个保健食品批文对应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产品。 截至12月9日,CFDA官方网站数据库显示,自2003年12月12日之后经CFDA审批的保健食品的基本信息,国产保健食品共有12861条记录,进口保健食品共有708条记录。 “国内至今只批准了一万多个"蓝帽子",但真正在市场上流通销售的"蓝帽子"早已超过几万个,贴牌导致的混乱程度可见一斑。”谈及贴牌生产整治的必要性时,张咏如是表示,“目前保健品行业批文被层层出租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企业直接申请批文然后租赁给多家山寨厂使用,每年收取8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转让费。 事实上,近两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保健食品的审批和监管越来越严格,这点从近两年审批的保健食品数量可见一斑。2012年新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576个,进口保健食品11个;2013年新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659个,进口保健食品9个;相比以往,近两年批准的蓝帽子明显减少。 “保健食品新规实施对大企业来说是好事,市场将更为规范。”对于即将出台的新政,深圳一位分析师告诉本报,行业整顿开启,大公司将成市场受益者,批文储备好、品牌和渠道优势明显的大公司的市占率将会明显提升。 记者查询CFDA官方数据库发现,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有73个保健食品批文,汤臣倍健拥有59个,交大昂立有32个等,外企方面,赛诺菲民生药业有21个保健食品批文。 作为全国保健品行业重镇,广东省保健品占全国超过六成的份额。而新政出台后,动辄数亿元的产能扩建项目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像大公司的高门槛游戏。 11月29日,海王生物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海王拟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国医药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海王,并建设保健品生产基地,以满足公司在保健品领域的发展需要。 杨东山也向记者表示,湖北生产基地建成后,第一年的期望产能将在5亿~6亿元,除了将部分核心产品放到新工厂生产外,如日本益生菌等海外产品也将进一步加大引入。 与此同时,CFDA《公告》还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经营和进口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声称保健功能产品。 “像安利纽崔莱这种大公司产品,早就申请了保健食品批号,但是也有不少像GNC之类的跨国公司还没开始在中国申请保健食品批文。”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告诉本报,保健食品批号注册时间一般需要两年,CFDA的禁令并没有给进口保健品设置缓冲期,明年新政颁布将对国内大量进口保健品经销商造成冲击。▲ (原标题:CFDA禁令无缓冲期 或剿灭近四成贴牌保健产品) 责任编辑:王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