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危机 在“同仁堂产品一年6次上黑榜”消息公布后两天,上市公司同仁堂就对外发布了澄清公告,称相关问题产品“非本公司产品”。 虽然澄清得异常迅速,但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结果,“同仁堂”的品牌信誉已经大打折扣。 因为,即使这些问题产品确实与上市公司无关,但涉及问题产品的公司也是同仁堂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企业。这些同样顶着“同仁堂”招牌的企业和上市公司是兄弟企业。 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集团内部的关系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天津56岁的王女士就直言不讳地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别说我不知道什么上市公司和集团的关系,即使知道了,我还是只认‘同仁堂’这个老牌子,只要是这个牌子的产品出了问题,我就觉得不应该。” 更重要的是,随着近几年同仁堂产品经常上黑榜,王女士已经对这个品牌失去了信心。她说:“6年前老伴儿得病需要中药长期调养,我就一直买同仁堂的,因为是老品牌,信得过。可是这几年总是出问题,我就不怎么相信了,去得也少了。” 除了消费者,业内对上市公司同仁堂的这种澄清也颇有微词。 “虽然上市公司为了股价不受影响(澄清)这个可以理解,但不该以现在这个论调。”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完全可以说旗下其他公司出了问题,已经在处理了,对消费者表示歉意,这是帮助自己兄弟圆场,而现在上市公司的言辞是恨不得赶紧撇清关系,这不仅让人看了笑话,还影响整个品牌声誉。” 波及行业 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中的老字号。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8代皇帝188年。“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已经传承了几百年。 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其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同仁堂最具竞争优势的资本,说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并不为过。 这种背景下,一旦同仁堂产品出了问题,影响势必波及到整个行业。 史立臣认为,这不仅伤害的是同仁堂本身,而是整个行业。“像同仁堂这种企业都出问题,那其他企业的产品还敢相信么?” 当然,同仁堂产品质量问题和其整个集团的管理有关系,比如“内部的质量管控没有从上到下形成体系,各自为政,这样对品牌危害很大。”史立臣坦言。 但同仁堂的问题也暴露出整个中药行业的问题。 史立臣介绍,目前我国中药行业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甚至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不到位等问题。“以原材料为例,进入上市流通是不是有硬性标准,比如农药不能超标、不能硫化以及如何仓储等问题,这些都应该明确细化,并且严格执行。” 这么看来,无论是同仁堂本身,还是整个中国的中药行业,都是时候静下心来想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 (原标题:屡上黑榜 同仁堂有点烦)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