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焦点舆情分析 1.东阿阿胶“爆雷”事件 1.1事件回顾: 2019年7月14日,东阿阿胶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75%~79%,降幅将创下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中报降幅之最。 东阿阿胶“爆雷”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新浪微博,成为舆情主阵地。而舆情信息中,高达44.8%的信息,对东阿阿胶事件持负面态度。 1.2舆情分析 综合舆情来看,频繁提价和经销商疯狂囤货,被认为是此次东阿阿胶业绩大跌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起,东阿阿胶一共进行了18次提价,如今每斤近3000元,可谓“药中茅台”。这也成为东阿阿胶留给外界挥之不去的烙印。如今,“骑驴难下”的东阿阿胶,已停止收购驴皮,由此进一步导致驴皮市场的疲软。 东阿阿胶业绩大幅下滑,也反映了阿胶市场存在的乱象:原料驴皮供应不足,市场上假劣阿胶大量出现;在销售阿胶产品过程中,虚假宣传现象也有发生。 百日行动期间,山东阿胶行业协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对阿胶行业自律监督检测的通知》,加强阿胶行业监管。业界人士也呼吁快速制订行业统一规则,规范阿胶行业发展。 曾经高高在上的东阿阿胶,如今不得不更加关注中低端市场,并希望靠新增的品类重新定义东阿阿胶的地位。对于未来的产品定位,东阿阿胶给出的描述是“重点切割中低端市场,价格会更普适大众”。
2.药店下架保健品事件 2.1事件回顾 7月23日,有报道称,今年以来,约有20个城市的医保部门以文件通知、协议约定、口头通知、会议通知等方式,要求医保定点药店下架保健食品等非医疗产品。受此影响,多家保健食品企业及连锁药店上半年销售额不同程度下滑,尤其是药店的销售额下滑幅度较大。 事实上,早在2015年前后,很多地方医保部门就陆续发布“定点药店禁售保健食品”的规定,但并未严格执行。去年10月开始,国家医保局开始严打盗刷医保卡等乱象,很多地方医保部门陆续落地原有的要求,抑或是新增规定。除了以文件通知、协议约定的明文方式之外,生产企业和药店反映,很多地方医保部门只是口头通知或会议通知。 除了下架保健食品外,还有的地区则对保健食品的批文范围进行了限定,如河北省的定点药店只允许销售卫食健字号和国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南宁市则只能销售国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 医保药店下架保健品的新闻,引发了媒体、行业以及专家的多发讨论,且在7月30日左右引发第二轮关注。从23日31日的十大舆情(见图表19)来看,主要集中在药店下架保健品是否可以一刀切,以及这一事件对药店、保健品行业的影响。
2.2舆情分析 国内多地要求医保定点药店下架保健品,或是为了控制医保资金支出防止滥刷,杜绝医保卡变“购物卡”现象,保护医保资金。 当然,对此,不少专家和媒体都表示,不应该一刀切。“药店下架保健食品”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要监管违规刷医保卡的行为,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分区摆放、安装监控、检查刷卡记录、有奖举报等。但地方医保部门为了方便监管而让药店下架本属于合法销售的产品,太简单粗暴,这种“一刀切”式的监管,没有合理的法律依据,相应行为可能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涉嫌滥用职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并不利于经济发展。 其次,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店的经营发展。药店渠道相对正规和诚信,是保健食品企业重要的获客渠道,保健食品也成了药店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相关部门要尊重和保障医保药店的合法经营权益。 最后,“矫枉过正”的做法,对保健品行业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在产业链互动的规律下,销售端的损失必然传导到上游,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强制定点药店下架保健食品,不仅是矫枉过正,更是纠偏过偏。而且,在对药店这一销售渠道减少后,保健食品的销售乱象或许因此而加剧。因此,站在治理保健食品销售乱象的角度来看,药店等保健食品销售渠道不仅不应被堵死,反而应该增加和疏通。 药店下架保健食品事件发生后,相关产业和行业代表正为更好的营商环境发声。有协会在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努力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有企业已经向当地医保部门提出了申诉。 (原标题:1分钟读懂7月直销行业十大舆情)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