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8月8日讯】(大庆日报)“农超对接”,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条产销一体化的新链条。市民称:菜价至少降了10%;基地菜农表示:收入涨了两三成。无疑,“农超对接”实现了农企和消费者“双赢”。大同整合本土23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组建大埠同经贸有限公司,开设大埠同连锁超市,经过半个月的运营探索,已形成特有的“大同模式”。 田头菜“一步”跨进超市 7月30日一大早,在大同区商品街,一家“大埠同连锁超市”内人头攒动。全区各企业的产品直运到店里,既新鲜又便宜,社区居民纷纷来抢购。 “大埠同连锁超市”是大同区经贸有限公司的直营品牌店。每天早6点,新鲜果蔬、粮酒百货从辖区各个厂家、基地运到这家社区直营店。店面根据田头和市场价格,适时调整菜价。一位姓李的市民说,在这里买菜放心,价格还便宜。 该店经理称,少了批发市场进场费、行费,把合作社的菜直接送到直营店,菜价普遍低了10%-20%,更重要的是,都是绿色无公害产品。 近年来,大同区商会联合区内各大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由政府统一注册“大埠同”品牌,通过旗下连锁超市抱团闯市场,目前,已有23家企业加盟。由于取消中间环节,进行直供直销,实现田头直达菜市场的“农社对接”模式,这种新模式成为拓宽合作社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方便市民生活、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1+N”对接产销合作新模式 在“大埠同连锁超市”直营店,记者看到独特的LOGO和“大埠同”标识,大同区商会会长杨海峰笑着对记者称,这是全区会员企业直营店共同的“家”。 据了解,“大埠同”作为大同区主打的农副产品品牌,包含了20多个品类、20余个子品牌。在目前开设的三家直营店中,主打一个品牌——“大埠同连锁超市”,采用“1+N”的合作模式,即,建立统一的终端形象,实行田间到餐桌的直销模式,销售可追溯的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之间,采取品牌共享、店面共用、分店加盟等方式进行合作,组建销售联盟。 杨海峰介绍,此前,许多合作社都在建立直销店,只销自己的菜,但是,普遍散、弱、小,店内提供的蔬菜品种严重不足;加之品牌五花八门,销售模式雷同,产品无标准、无特色,在与超市与菜市场的竞争中没优势,消费者不买账。 怎么办?区商会在研究了大量的国内外案例后,提出“1+N”的合作模式。 以位于庆葡工业园区的大同区宏亚纸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总经理王艳玲称,公司旗下的环保纸之前在大商和庆客隆每提卖24元都不挣钱,现在在直营店里卖17块钱外送一卷还挣钱。 杨海峰称,现在开设的3家直营店里农副食品品类基本可以满足市民“一站式购物”,同时,因为是直销,也把经销商的那部分利润让位于消费者,这也大大增加了竞争力。 目标:三年全市“开花”100家 杨海峰介绍,只要本土企业工商税务登记、代码证、产品认证等信息齐全,就能进驻“大埠同连锁超市”。LOGO和“大埠同”门面标识,全部免费提供给合作社直销店、专营店使用。目前全市已有包括大同、景园和乘风庄3家直营店,单店每天的销售额都在五六千元。 这种运作模式得到了市里专家的认可,市供销联社调研员郭俊谦说,按照这种“直销”模式,农副产品可以从田间地头直接输送到市民餐桌,生产者将不再看商超的脸色,利润再不会受到商贩盘剥,市民也可以吃到放心的便宜菜。 郭俊谦表示,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迅速扩张,合作社正在成为农民“看市场的眼睛,听信息的耳朵,跑经营的腿脚”,成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合作社之间开展联合合作,不仅能扩大产品规模、丰富种类,还能整合有限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农社对接”产品的长期稳定均衡供给。 大同将全面推行“农超对接”大同模式。到2016年,大埠同连锁超市建立直销店、专营店将达到100家,参与“农超对接”的成员企业收入增长10%以上,真正打造大同地产品牌。▲ (原标题:大同整合本土企业 开设大埠同连锁超市) 责任编辑:小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