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价亏损严重 又砸钱搞“云台” 在成本误区的引导下,苏宁越陷越深。2012年,苏宁就已经开始探索:既然成本差异不大,为毛不能线上线下融合? 当然,那时的融合还很粗浅,只是在店面里展示线上品类,搞些门店自提等功能。 真正的深化是在2013年。2月,苏宁更名“苏宁云商”,喊出改组口号,既要做电商,也要做店商,还要做服务商(开放平台)。理解起来就是O2O,怎么做呢? 1、线上线下商品共享。设立商品经营总部,统一采购商品,它来决定东西是在易购上卖,还是在门店卖。它认为,商品采购就这样融合了。 2、商品价格同步。既然线上线下成本差不多,那就把价格统一卖,由商品经营总部决定定价。此外,在共享库存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不同渠道灵活定价。 3、物流融合。门店物流环节与电商不同,前者环节是采购——仓库——门店,而电商是订单——仓库——分拣——提货——排程——配送,苏宁不能完全应对。并且苏宁擅长大件配送,运输工具是卡车,而小件配送是三轮摩的。 其余还有数据融合、支付融合等。但这些都不关键,涉及成本重构的才能称得上是变革,这里指的就是线上线下同价。 2013年6月,苏宁正式启动线上线下同价,也就是这个决策,让苏宁陷入误区无法自拔——业绩差、毛利低、由盈利转向亏损。 为毛这么说?事实的情况,线上线下成本有差异。京东一位副总裁曾向黑马哥表示,效率高的电商7-8%的毛利可实现盈利,但传统零售店必须在15%以上。2013年前,苏宁毛利在18%-19%,净利为3-5%。 比如100元的商品,线下卖119元,但线上一般卖107-108元。真正意义上的同价,就是把原来的119元,降价为107-108元,10元毛利没了。 这也能解释,为毛苏宁第二季度开始亏损,下降至16.33%。第三季度,由于实施力度加大,毛利下降幅度更大,最终还亏损1亿元,毛利率下降至15.21%。 幸好苏宁比较“狡猾”,未向口号喊得那样“全部同价”,而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同价。 1、同价的概念有三种。举个例子,一件商品线上卖10元,线下卖20元,一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卖20元;一种是取中间,卖15元;还有一种是就低不就高,统一卖10元,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同价。苏宁是几种情况兼有。 2、品类未做到统一。线上线下的商品品类做了区隔,线上有专供款,让消费者没法比价。北京苏宁云商工作一高层曾向黑马哥透露,线上线下客单价差好几倍。李斌也表示,线上的品类远高于线下。 好,同价问题还没解决,2013年9月,苏宁又大花心思搞开放平台了——苏宁云台,推出7大基础服务、7大增值服务。亲,这都是需要长时间施肥又没有收入的苦活。 举个(栗)子,它的七大增值服务如下: 店面云:全国1600家门店为商家提供销售、展示、体验、服务等功能,可以赚点钱。 金融云:投资十亿元,为商家、商家提供信贷服务,1-2年赚不到钱。 IT云:提供云计算、云储存,云应用等服务,没5-10年别想赚钱。 物流云: 60个大型物流基地,12个自动化中心提供仓储物流服务。算了吧,即便到今天,苏宁自有物流才覆盖国内90%的领域,自己照顾不了,怎么给别人服务?赚不到钱。 广告云:线上提供社会化共享、门户、视频等广告服务,门店广告资源也将分城市、时段、节点供商家投放选择。前提是先投广告买流量,短期赚不到钱。 以下不再举栗。综合来说,这些都是“伪资源”。苏宁目前拥有的资源主要是门店线下资源,即店面云、物流云。其余各种IT、金融、广告、运营等服务,都不是苏宁目前擅长的,也就是说需要各大商家一起来培养,离收割之日还很远。 同价问题本来就让苏宁亏损,它还大搞投入去搞开放平台,财务状况就更差了,第三季度亏损2.06亿元,第四季度恶化为2.89亿元。 自营同价问题还没搞定,就去弄开放平台。这一年,苏宁电商增长速度非常慢,销售额仅219亿元。 继续执行越陷越深 今年,苏宁依然沿着旧有路子走,定义为“战略执行年、凸显年”,继续完善O2O模式,新东西不多。这也注定苏宁业绩短期内不会好转。 上半年主要为几点: 1、继续拓展7大增值服务,搞开放平台。成立大运营总部,统一管理门店、PC端、移动端、家庭互联网等购物入口。此外,还加快流量、用户、数据、物流、金融的对外开放工作,满足供应商、商户在供应链、客户关系等方面的需求。 2、又拓展了几项新业务。如金融业务开始独立运作,易付宝支付体验提升;针对上游供应商及合作商户,苏宁小贷、苏宁保理提供供应链金融等。再如虚拟运营商业务,苏宁互联独立品牌成立。 通俗的理解,去年的新业务还没弄踏实,还没有收入,又投钱搞新的业务了,业绩自然较差:今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开始下降了,仅229亿元,同比降15.93%;亏损4.5亿元,同比降206%,整个上半年亏了7亿元。 事儿还没完。今年7月,苏宁又发布众包平台,要构建从创意到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即创意——作品——产品——商品等各阶段所需服务的解决方案,明年目标销售额250亿元。 11月,苏宁大举进攻农村物流。截至今年9月30日,其在国内13个城市建物流基地,目前已覆盖90%的区县,城市还没完全覆盖,又搞起了农村物流地广人稀,需要堆人堆站,这是一个烧钱的项目。 因此几乎可以推测,苏宁第四季度的业绩不会好到哪儿去。纵观以上,由于苏宁2012-13年的策略失误,今年又无创新式的执行策略,导致苏宁转型阵痛期将持续。 苏宁的勇气值得赞许,但是步子太急了,成效甚微。这可从其今年第三季度财报看出。 线上收入增长缓慢,线上销售额仅73.17亿元,照此速度,年收入将与去年持平。 经过一年探索,开放平台起色不大,交易规模仅11.47元。 加上门店的总收入为285.22一亿元,微增15.9%。 什么都想要,可能什么都得不到。第四季度业绩推出后,希望2015年,苏宁能有再次赶上来。▲ (原标题:司庆之际反思:过去三年 苏宁是怎么被干趴的?) 责任编辑: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