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一款蒸烤箱,店员正在向蒸烤箱内放置加热的食品,而其他的便利店是用微波炉。显而易见的是,蒸烤箱加工食品温度更为均匀,在加热过程中不至于让面点发硬,保证食物口感。并且可以控制到指定的温度进行杀菌。 与此同时,在工作人员准备午餐时,笔者注意到有员工正在pad中输入信息,经询问得知,这个pad可以实时显示热餐制作数量、制作时间、废弃时间等。以热菜为例,4小时便会预警,无论售完与否,都要进行丢弃,从而保证食品的新鲜度。 罗森:注重选品,但陈列寸土寸金 罗森把自己定位是“小商圈制造型零售企业”。所谓“制造型”,是罗森的鲜食商品都是由自己生产和委托别人生产,新品研发速度快。 在步入罗森之前,笔者期待能够发掘出一些独特的美食。但是,在店内转了一圈后,发现商品与其他便利店还是高度重合的,比如快餐盒饭、关东煮等,还有面包和甜点,笔者随手购买的一款带即食谷物包的“纤动益生”酸奶,随后在全家便利店也看到同样有售。 相对于其他便利店,罗森这家便利店可谓“寸土寸金”,在拐角处和收款台前、加工区的窗户前,到处都堆满了各色调料、小食品和桶装饮料等,略显拥挤。
便利店激战,数字化、选品或成新突破口 对于便利店行业来说,以上三家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但也反映了行业的趋势。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中国大陆2017年便利店数量同比增加1.2万家,合计达到10.6万家,市场规模扩大至1905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见,随着风口的到来,便利店门店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如何从中脱颖而出,上述门店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满足用户对食品的需求与数字化。 众所周知,7-11等日系便利店,在本土化过程中,更加注重本地人对于鲜食等食品的喜好。而在面对其他品牌的竞争时,已选择增加自主品牌的便当和点心的供应,以突出自己的差异性。据了解,全家的鲜食产品更新率在50%左右;7-11每周也会更新8至10种鲜食产品。 而以便利蜂为首的数字化门店则是另一个典型。通过数字价签取代传统标签等更为智能的运营模式,便利蜂可通过后台对门店经营过程实时可控。而直营的方式,则让管理更具保障性。 写在最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统计显示,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和消费场所的安全洁净的“需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消费者的要求。笔者探店后最明显的感受是,国内品牌的便利店正在不遗余力地完善服务细节,在一些方面已经对外资品牌有所超越。而一些传统的日资便利店运营水平可能与日本本土还有一定差距,至少在鲜食的研发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原标题:探访便利店:7-11注重选品,便利蜂卫生细节更完善) 责编:木子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