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业的发展需要两者共同维护 营销对中国市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国人经历过营销的n次起起落落,市场运作模式都不再陌生;不过营销毕竟是一种在国外运作了几十年的销售模式,从北美的发源地到亚洲蔓枝开叶,经历过许多重大的变化和发展,逐渐走向品牌化、正规化,尤其是发展多年的外资企业,更注重品牌和市场渠道的精耕细作,其公司的运作方式和市场拓展的封疆裂土,直有和传统零售企业一较长短之势。观之国内的营销企业,大都处于创业阶段,包括企业老板在内追求的都是这个行业初始阶段独有的快速扩张之路,要的都是“草莽英雄”般的粗放式积累,可以说打的还都是游击战,远没有达到如安利一般的集团化、公司化运作。 这样的现状是中国营销原始积累的必经之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内资企业更需要拥有有实战经验、出身营销行业的杰出之士来担任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学院派的公司管理人才。企业的生命是利润,内资企业大多还处在企业发展初期,需要原始的扩张和积累,还远不到发家致富后聘请好管家来精耕细作的程度。这样的现状在中国还要持续很多年,出身草根,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站立起来的销职业经理人,可能没有学院派的满腹经纶,但他们拥有对市场最切身的体会和对营销人内心最真实的了解,他们的到来解决的是企业发展初期的生存问题,因此由行业内部诞生的职业经理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内资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像钱港基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在一个成熟的企业做得顺风顺水,而无法受到创业初期的企业的欢迎。 而能让职业经理人发挥出最大能量的,只能是企业的老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两者处于蜜月期时,配合相得益彰,企业自然生机勃勃。企业开始壮大了,时间一久,老板不禁心下嘀咕,原来营销做起来还挺简单的,营销员源源不断的把产品背到市场上去卖了,整个流程我都明白了,还要花那么多钱请职业经理人干什么?于是“卸磨杀驴”成了职场中许多营销经理人心里难言的痛。只是这样去想未免把这种营销模式看得太过简单,发展了几十年的一个行业绝不是所谓的“会议式营销”就能一言蔽之。营销是以人为本的行业,尤其是在营销还刚刚起步的中国,领袖的个人魅力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凝聚作用,这绝不是资产损益表的几笔收入开支就能计算的。临阵换将是军中大忌,发展中的中国企业还远达不到如aa一般的稳健,走几个人企业的根基不会动摇,常常见到的是换将之后企业走向低落。在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时局,更需要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对这个行业的共同细心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