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供给过剩的社会中,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选择成本越来越高,“选择痛苦”有可能会成为消费者最重要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在新零售下,虽然有大量商品可供销售,但消费者并非被动地接受巨量营销的轰炸。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消费者所有的购买行为、评价指标、商家的信用等级、商品的用户体验等被大数据化,通过一定的算法可以最大可能地模拟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由此,每个人获得的商品推荐信息不同于其他人,是高度个性化的。这可以使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大大减少。也就是说,新零售不仅降低生产者成本,尤其是库存成本,而且也降低消费者成本,尤其是消费选择成本。 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看,新零售实质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是一种“新的组织”,但这个创新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通过大数据重构整个销售过程,新零售可以使消费者偏好以更小成本、更短时间内得到反映和显示。比如,一位消费者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连续购买了不同品牌的啤酒,销售厂商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位消费者在周一至周五喜欢喝清淡的啤酒,周六和周日喜欢喝稍重口味的啤酒。由此啤酒商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偏好,更好地为这位消费者提供服务。 但这些技术创新和商业生态的创新,需要企业去探索,去试错。当务之急不是争论新零售到底新不新,而应该是在制度上鼓励更多的企业来探索、创造新的业态和模式,探索更适合新业态、新零售的制度体系,尽快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原标题:观察“新零售”要有立体角度)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