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 外资品牌为何撤离 本土品牌机会在哪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1月~10月,中国化妆品市场零售规模达1328亿元,同比增长13.3%。面对如此巨大的中国市场,这些外资品牌为什么选择了撤离?它们的撤离是否意味着国产品牌的机会来了? 三重原因导致离场 美妆行业专家陈焱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露华浓在中国的市场定位游离不定。一般来说,定位高端的化妆品走百货渠道,但露华浓在商超渠道到处可见。如果认为它是大众品牌,其价格又比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美宝莲贵一两成。另外,露华浓在中国市场上极少投放广告、营销力度不够。 “卡尼尔是欧莱雅旗下唯一定位在中低端的产品,在欧莱雅的品牌结构中占比不到10%。”日化行业观察家谷俊告诉商报记者,卡尼尔也是走商超渠道,但在商超的实际运作中,本土品牌百雀羚、相宜本草等都有导购推介,卡尼尔却仍效仿专柜模式,这就导致其在公司品牌阵营中不得力。 国产品牌的崛起也是重要原因。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从2008年前的20%回升到45%左右。 娇兰佳人重庆加盟部负责人董佳告诉商报记者,近年来,国产品牌在营销投入、渠道让利方面做了很大的改变,渠道利润比外资品牌要高两三成,“商家当然更愿意做国货的生意”。 谷俊表示,过去,国内从没有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日化企业,但现在,上海家化超过了40亿元、自然堂超过了30亿元、丸美等也超过了20亿元。此消彼长,外资品牌的市场自然会缩减。 此外,亚太市场增长乏力也有一定影响。谷俊说,往年亚太地区日化市场规模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但2013年预计只有20%。 国产品牌“逆袭”路漫漫 国内日化市场上销售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仅上海家化一家是本土企业。在5000多家本土化妆品企业中,90%是中小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品牌如何“逆袭”? 在谷俊看来,外资品牌有雄厚的资本、强大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先进,管理团队对品牌的运作比较成熟。近几年,崛起的国内品牌并不少,但本土企业往往靠一个概念异军突起,稳定性还不够。在资本实力不足以与外资品牌相抗衡的情况下,国产品牌可以在产品研发、品牌管理、营销策略、渠道拓展和下沉等方面下工夫。 “实际上,很多中国消费者都有‘国货情结’,一些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国产品牌就是抓住了这一点,然后据此开发新产品,赢得新顾客。”谷俊说,此外,国产品牌还可以在拓展电商渠道的同时,深耕二三线市场。 消费者观点 我的第一支唇彩就是露华浓的。或许有一天它会回到中国市场吧?——市民蔡群 我挺喜欢卡尼尔的,价格不贵又好用,怎么就不在中国卖了呢?——市民李莉 外资品牌不是一向视中国市场为“印钞机”吗?为什么这些品牌要放弃中国市场?——市民钟星▲ (原标题:卡尼尔等外资日化品牌连连离场 国货如何“逆袭”) 责任编辑:王鹏娟 |